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2 道试题
1 . 下面两幅图片为清末满族女子照片和民国初年的广告画。这反映出(       
           
A.国人的社会习俗在悄然变化B.清末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
C.旗袍是新潮女性的永恒时尚D.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2023-11-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四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55年《河北日报》载:“在一九五二年前,国家每年要给这村发放五万斤以上的救济粮和一百几十套寒衣。虽然国家这样支持,还有四户不免讨饭吃……如今,这些人都能有上千斤余粮,赎了房、地;没有房子的盖上了房子,破旧的房子翻盖一新。”这说明(     
A.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取得显著成效B.国家工业建设成就辉煌
C.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建构加速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3 . 《九章算术·均输》第25题:“今有程耕,一人一日发七亩,一人一日耕三亩……今令一人一日自发耕耰种之,问治田几何?”《九章算术·商功》载:“今有穿地积一万尺。问为坚、壤各几何?”据此可知,《九章算术》(       
A.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B.重视理论的推导证明
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D.与商业活动密切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胡适在谈及文学改良时用“革命”一词去区别“改良断裂式的‘革命’是有意的鼓吹……初看去很激烈,其实只是《三百篇》以来的自然趋势……那是自然的进化.不用有意的鼓吹去促进他。”胡适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       
A.有利于西方自然科学的传播B.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割裂
C.推动了儒学文化的近代转型D.改变了绝对化的倾向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面是晚清船政部门赴欧留学人员专业分布情况。这一分布情况表明当时(       
专业社会科学理科

工科

民用

军用

国际公


经济


炼钢营造无线电工程筑路机械制造测量造舰驾驶鱼雷潜艇轮机飞机陆军火药战术枪炮
人教(人)7221222242362335212185
A.政府注重培养近代公民意识B.师夷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
C.洋务官员旨在推动教育发展D.求富成为洋务运动的目标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思想史上,理欲观始终在不断发展变化。先秦孟子提倡寡欲,用道义来限制人们的私欲;北宋张载提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至南宋,政权的偏安一隅,朝廷的穷奢极欲,地方官吏贪贿日盛,社会纲常日渐败坏,使得朱熹推出了一套新的理欲观。其中,朱熹认为“理”是道德本体与原则,而君臣、父子、夫妇则是千古不灭的伦理。朱熹肯定了人之合理的欲望,认为人性本善,但因受利所蒙蔽,违反恻隐之心,以致违背天理,而过度的欲望使是人心之病害,是需要去除的,以恢复本然的合理的状态。

——摘编自马毓璘《试析朱熹的理欲观》

材料二李贽曾说:“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他所说的“私”是指百姓的自然之欲,并将这种自然之欲等同天理良知,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这种物欲则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生理需要,是人人皆俱的自然属性,正求“富贵利达”是人的普遍本性。私欲正体现了人的真性情,人们追求私利的无限热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私欲才能顺应社会的进步。

——摘编自潭兵《两种理欲观的时峙—王夫之批判李资的根源剖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欲观形成的社会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理欲观与朱熹理欲观的不同,并谈谈你对李贽理欲观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时,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孝廉,互称为“同岁”。后广汉太守将段辽叔毫无节操的长子举荐为孝廉,没有受到丝毫阻力。据此可推知,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中央集权受到极大威胁
C.察举制失去了最初功效D.宗法制得以发展与延续
2023-01-04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06年我国海面温度
A.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B.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C.元朝蒙古人大规模西征D.明朝初年政治中心北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诗人对花卉买卖的书写总体上是批评式的,时移世易,花卉买卖的书写主题在宋诗词中发生了鲜明转变,批评性书写已退居边缘,更多的是“匆匆殿下催分首,扰扰宫前听卖花。”之类的书写。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A.传统儒学的复兴B.城市经济的发展
C.市民文学的出现D.贵族政治的衰落
2022-12-17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
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