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它又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抗战时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年(部分)

194809194901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并简述“孙中山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的实践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的理由。
(3)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根据材料三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唐代在人才选拔上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2022-10-08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讲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纲要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
3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23次组卷 | 4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月份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图是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制作的大事年表。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战绩
C.民族危机日益严重D.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现固
2022-09-02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精品讲义(选择性必修1)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大事年表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022-08-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纲要上-素养测评
6 . 康熙帝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与他的子孙共同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五十年的“康乾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年龄主要事迹
16541生于紫禁城,姓爱新觉罗,名玄烨。
16618玄烨即位,改年号为康熙。
166714亲政
167320吴三桂反于云南,“三藩之乱”爆发。
168128清军进军云南,“三藩之乱”最后平定。
168330任用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克塽降清。
168431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532第一次雅克萨之战
168936签订《尼布楚条约》
169037清军打败噶尔丹于乌兰木通
169643亲征噶尔丹,昭莫多之战。
171360册封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172269病逝于畅春园寝宫

材料二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可谓盛极一时,史称“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王朝实现了整个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陈定樑、龚玉和《中国海洋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雍乾三朝开创的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的原因。
7 . 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这段时间是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大事
5月5、6日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之事召开紧急会议,决心以实力赞助学生
5月7日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9日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亦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于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日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常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放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摘编自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的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展,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举措,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从“战争与文化重构”的视角,指出材料三中“这场革命”的国际背景及“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反映的实质任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美援朝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50625朝鲜人民军进攻韩国,朝鲜内战爆发
1950627美国第七靓队驶进台湾海峡,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195077日节37可不的美国到集15国,组成由美国指挥的所谓“联合国军”
1950915“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1950930韩国军队越过“三八践”
195010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最后的出兵决定
195010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
19501125日至129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用生命捍卫了“人在阵地在”的铮铮誓言
1950125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复平壤
1951422日至523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1951710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19521014日至1125上甘岭战役,黄继光牺牲,年仅21
1953719双方谈判代表于板门店达成停战协议
1953727停战协定正式签字

——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
2021-10-03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一轮巩固卷08-【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为我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851年

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8年

戊戌变法运动

1900年

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

1906年

清政府预备立宪

1911年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任选材料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根据九品中正制度的规定,当中正的一定是现任朝廷的大官,这样就把原来跟朝廷相对立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也就是把东汉时地方大姓控制的乡论转由朝廷控制。原来与政府不无矛盾的大姓名士与政府取得协调,他们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由此取得合法地位。这诚然是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但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力控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科举制大事年表

1.隋炀帝大业元年( 605年)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2.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3.宋太宗淳化三年( 992年) 殿试封弥(糊名)
4.宋真京景德二年( 1005年)殿试誊录
5.明宣宗宣德二年( 1427年)南北分巷

材料三 我们不能以科举制在近代的废止结局来否定其在古代长期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在1300年中国科举史上,有大约1240年左右的时间,科举制是适应当时的时代和社会的。只有当西学东渐、国门被迫打开之后,科举制才日益与时代脱节。从1903年渐废科举的计划,到1905年立废科举的变化,是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摘编自刘海峰《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九品中正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价值”。
2022-10-1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