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在江苏盛泽市镇的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明末农业物种新变化,简要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清代前期巩固疆域的主要措施2条,概述清朝疆域奠定的历史意义。
2024-04-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偃师中成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雍正二年(1724年),清世宗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据此可推知清朝前期(     
A.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B.经济结构已发生变化
C.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D.人地矛盾已充分显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设立之初,规划该局资本为100万两,先收50万两,分1000股,每股500两,并向社会公开招募。此外,该局还规定:购买股票者必须如实填写姓名和籍贯;股东出让股票时,也必须到招商局注册,并规定“不准让与洋人”。由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体现了开放性与民族性兼备的特征
B.抑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
C.已突破传统“中体西用”的思想范畴
D.表明清政府已放弃抑商政策
2024-01-30更新 | 20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面为近代《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关于中国时局的报道。与之有关的事件应是(     
事变后,这个国家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除非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则北京当局不愿接受任何东西。就北京当局而言,时局走向取决于目前正在滦州(北直隶永平府,今属河北唐山市)集结的这支北方军队的态度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
5 . 如表为明清之际部分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这些思想(     
思想家思想
李贽为无私之说者,皆画饼之谈,观场之见,但令隔壁好听。不管脚跟虚实,无益于事,只乱聪(听)耳,不足采也
顾炎武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
A.揭开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序幕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术宗旨
C.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D.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6 .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里称:“今番薯扑地传生,枝叶极盛……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故农人之家,不可一岁不种。此实杂植中第一品,亦救荒第一义也”。徐光启意在强调番薯种植(     
A.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B.具有显著的救荒作用
C.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D.缓解了当时人地矛盾
2023-1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康熙中叶,康熙皇帝允许部分亲信官员用奏折报告机密事件,这些官员派遣专人将奏折直接送至京师,不经过通政使司、内阁,直达皇帝。雍正以后,密折应用的范围扩大,许多官员都获得了使用密折的权力,密折逐渐成为清朝最重要的官文书。据此可知,“奏折制度”(     
A.扩大了宰相行政权力B.彻底避免了决策失误
C.净化了地方贪腐风气D.加强了封建皇权专制
2023-12-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由于外国侵略者步步进逼,亡国惨祸迫在眉睫,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走完了欧洲三百多年的历程。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站在另一个文化体系上,在对西方文化几乎一无所知的困境下,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政治学说、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直到马克思主义都介绍到中国来,推动了社会变革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杜玲《近代中国的政治救亡与思想启蒙》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鸦片弛禁论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信奉。不仅有人上书:“请令各直省普种罂粟花,使中原之鸦片益蕃,则外洋自无可居其之祸。”部分报刊也称禁烟思想“属于不察际会之巨变,未观中西大势,作茧自缚的愚蠢政策”。甲午战争后,部分有识之士提出“鸦片一日不绝,则立宪一日不成,而中国亦一日不可救……因为禁烟与国民体魄、国家财政皆息息相关”“不先禁烟,即开矿亦无用也,即练兵亦无裨也”。在民族独立、平等和共同繁荣的指导下,一场有组织、有目的,以民族为单位的大规模群众禁烟运动逐渐拉开帷幕。

材料二   19世纪末,维新派徐勤等人发起成立了戒鸦片烟会;1905年,福州商务总会设立了去毒会,以辅助官府查缉贩运、销售、吸食烟土为宗旨。1910年,京师和天津相继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总会及其分会,以废弃中英之间有关鸦片贸易的条约,恢复中国禁烟主权为宗旨,并通过多次的上书请愿活动,最终迫使清政府不得不与英国政府迅速达成新的禁烟协议,展现了民间禁烟力量的锋芒。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长年《晚清民间禁烟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民间对待鸦片态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末民间的禁烟实践并予以简要评价。
10 . 1926年10月以后,湖南、湖北逐渐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其中,湖北在极短时间内筹备县农协22个、乡农协3160个,会员超百万人。与此同时,豫、陕、川、直、赣、浙、苏等省参与农协的会员也逐渐发展到900余万人。这反映出(     
A.革命形势发展影响了农民运动B.农民阶级已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民主革命道路出现了转移D.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日益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