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6 道试题
1 . 建中二年(781年),唐德宗的使臣到魏博镇(藩镇)强令魏博节度使田悦“罢其(军士)四万,令还农”。田悦“集应罢者,激怒之曰:‘汝曹久在军中,有父母妻子,今一旦为黜陟使所罢,将何资以自衣食乎!’”后田悦自出家财,重新安排军士回归部伍,于是“军士皆德悦而怨朝廷”。此事可用于说明(     
A.安史之乱的爆发具有必然性B.唐朝中央集权遭到巨大威胁
C.部分节度使已有抗旨的倾向D.唐德宗有效打击了藩镇势力
2024-05-02更新 | 86次组卷 | 27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朝除规定了丞相总理财政经济事务,收阅各地的“上计”之外,还首创了由御史大夫和柱下史主持上计工作的制度,御史大夫的属官柱下史负责审阅各郡县、各部门呈送的有关户口、垦土及钱谷出入的上计报告。这一制度的实行(     
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源B.加强了对地方的财政管控
C.强化了三公权力的分权制衡D.扩大了御史大夫的监察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所示为山东嘉祥洪山村东汉画像石(局部) ,图中左侧男子跪地执斧砍制木料,面前有一辆即将制成的推车; 其背后妇人,背负小儿,手拿一段辋(车轮外周) ; 右侧一人呈操作状,另一人佩刀而立,呈监督状。这可用于研究东汉(     

A.家庭手工业的进步B.地主庄园的生产模式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浪漫主义的绘画潮流
2024-03-17更新 | 97次组卷 | 3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4次组卷 | 12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兵团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国家机构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我国先后进行过多次政府机构改革,在此过程中,政府机构改革原则由“精简、统一、效能”逐步转向“优化、协同、高效”。这说明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目标是(       
A.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保证
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
C.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已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两部史书关子交子的不同记载,说明(     
A.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B.因记载不同无法得出历史真相
C.两则史料互证即可揭示出真相D.时代不同影响对历史事件解释
7 . 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仅恢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了“国家机构”之前。上述调整(     
A.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B.体现国家机构的权力由人民赋予
C.彰显人民当家作主的新风貌D.表明广大民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
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2023-12-20更新 | 642次组卷 | 5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2023-12-19更新 | 890次组卷 | 203卷引用:新疆阿勒泰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国家者,人格也。凡人必有意志,然后有行为,无意志而有行为者,必疯疾之人也,否则其梦呓时也。国家之行为何?行政而已。国家之意志何?立法是已。”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A.激发人民的进取意识B.唤醒国民的责任意识
C.建立现代民主制度D.关注社会公共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