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成为新时期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B.体现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折射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直接助推了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4-05-11更新 | 61次组卷 | 38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36次组卷 | 10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下列古人类遗址与原始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     

A.①——大汶口文化B.②——河姆渡文化
C.③——北京人遗址D.④——元谋人遗址
2024-02-08更新 | 50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4 .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2024-01-16更新 | 156次组卷 | 7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6次组卷 | 12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艺书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宋代,户部、盐铁、度支三个司独立掌握全国财政,地位崇高。王安石为神宗相时,提出把三个衙门重新组织起来,统一到新设立的衙门,即变法决策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材料可用于说明(     
A.神宗朝出现财政危机B.王安石变法存在失败的隐患
C.王安石试图加强相权D.北宋中枢机构行政效率低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观察下面某一朝代都城的中央机构分布图。关于这一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正确的是(     
A.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B.三省长官相互牵制
C.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D.三司分割宰相权力
8 .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英国派阿美士德率团使华。在觐见嘉庆帝前关于觐见礼仪未与清达成一致,未入觐而回。嘉庆帝敕谕英王:“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失为珍异……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维护宗藩关系的需要B.闭关锁国的保守心态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2014年,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有一项工程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隋朝时期,它首次南北贯通,“运输商旅,往来不绝”。结合下图判断,此次工程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芍陂D.大运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据此可知,契丹(辽)的这一制度是(     
A.四等人制B.南、北面官制
C.猛安谋克制D.行省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