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下图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单位:亿元)。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贯彻B.边疆民族地区是西部开发的重点
C.民族地区发展依赖固定资产投资D.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快速上升
2022-08-28更新 | 882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清之际出现了一批科技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提出了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农政全书》集传统农业之大成,总结了明末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还吸收部分西方的灌溉技术;《天工开物》注意运用数据来说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据此可知,明清科技(     
A.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完成向近代科学的转化
C.在传承中有所创新D.突破了封建体制的束缚
3 . 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2023-03-26更新 | 621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据《元史》统计,1260~1263年的中书执政官共16人,其中汉人7人,蒙古5人,回回1人,畏兀儿1人,契丹1人,女真1人。这一现象反映元朝统治者(     
A.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B.积极推进民族交融
C.注重对各族上层的笼络D.削弱中书省的权力
5 . 据有关资料统计,元朝岁收粮赋中,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江浙行省占全国总额的37.10%,江西行省占全国总额的9.56%,湖广行省占全国总额的6.97%。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古代赋役制度的革新B.地方行政区划的创新
C.古代中央集权的加强D.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是明清时期的重要科技著作及主要内容。据此可推知,这些著作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名称主要内容
《本草纲目》考证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农政全书》全书12目,目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以充饥的植物有414种。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
《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8卷,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A.保守性和历史性B.流行性和广泛性C.文学性和系统性D.总结性和实用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请先诣公府,诸生试(考试)家法(经术),文吏课(考试)笺奏(章奏一类),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才学出众)异行(优异的品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杜佑《通典》卷十三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