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新文化运动以来,民主思想迅速传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如表是1915年—1926年,《新青年》对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统计(        
内容
时间
正面评价(次)中性评价(次)负面评价(次)合计(次)
1915年9月—1918年6月85633151
1918年7月—1921年4月22412558407
1921年5月—1926年7月95180703978
据表可知,当时
A.民主已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B.中国社会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新三民主义思想成为社会共识D.国人探索救国思想发生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图中阶段甲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2022-12-07更新 | 565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对下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1849年—1911年晚清税收变化表(单位:万两,比重:%)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00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A.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C.晚清时期农业衰退较严重D.列强加剧了资本输出
2023-03-30更新 | 589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战时期,叶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国统区工作。期间,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以及敌后游击战的经验等。《新华日报》和偏向于国民党的报刊杂志都成为叶剑英宣传的阵地。193811月,国共合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1940年,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叶剑英的一系列统战实践为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谢涛、周竞风《抗战时期叶剑英的军事统战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97年,香港GDP为1.34万亿人民币,到2019年,香港的GDP已达2.52万亿人民币;2020年受全球疫情等因素影响,香港 GDP下降6.1%,但 GDP也达2.41万亿人民币,人均GDP高达32万人民币。2021年5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最新的经济数据,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8%,是2010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此外,出口创新高、失业率急剧下降……据此可知香港
A.香港经济政治持续发展B.成为“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C.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D.始终坚持“爱国爱港者治港”
2021-09-06更新 | 67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是1949—1956年“新中国”一词在《人民日报》中的使用频率统计,这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较大成功B.新政权逐步走向稳固
C.工业化改变建国初期的面貌D.中美间关系有所缓和
7 . 据国有资产管理局的统计,1982—1992年这十年中,国有资产流失大约为5000多亿。国企与其他集体、城乡个体及其他经济类型相比,1980至1991年期间,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最慢,年平均速度只有7.8%,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2.8%。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缓慢B.经济体制改革亟需深化
C.国有企业政企职权不明D.企业改革成效不甚明显
8 .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一人就是“十三行”行商伍秉鉴(1769—1843年)。据伍家自己估计,1834年他们的财产总值已达2600万银元,大约占到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这笔巨额“财富”的获得是由于伍秉鉴(     
A.适应了近代商贸发展变化B.扩展了传统商业的领域
C.创新了商业金融经营形式D.拥有垄断对外贸易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是中外学者对春秋战国以来中国城市人口的比重统计,据此可以推知,古代中国(     
时期统计
春秋时期齐国的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5%
汉代非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0%
唐代城市人口的比重为10%
宋代城市人口至少占总人口的10%以上
清代非农业人口约占17%
A.人口城乡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B.汉唐时期的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C.生产方式的质变加速人口增长D.经济发展受制于城市化的水平
10 . 如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户数口数
东汉157年1067796056486856
263年663423146642344328817672881
263年280000940000
280年523000230000.0
西晋280年240000016160000
A.社会秩序的变动B.户籍制度的调整
C.中央集权的消长D.人口的大量流动
2023-04-21更新 | 91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