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采取鼓励垦荒政策,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数大约为7270万,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当时的学者洪亮吉觉察到这些问题,提出了调剂人口的思想,但没有被重视。

民国初期,国事衰败,“人满之患”的弊端日渐暴露。以《东方杂志》为代表,众多报刊积极刊登人口研究文章。这些文章运用西方马尔萨斯人口论和社会调查的方法,反对人口增殖的传统人口观,试图通过人口品质提高、优生手段达到民富国强的目标。

下表为《东方杂志》涉及人口研究的文章统计表:

文章篇数(部分)涉及人口理论9篇,强调生育控制4篇,人口调查15篇文章作者(部分)陈长潇、潘光旦、孙本文、乔启明(人口学者),竺可帧(气象学家)、彭家元(农业学家)、张荫麟(历史学家)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呈现阶段性特征,人口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变化。50年代经济建设中“深深感受到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手不足”,彼时“人多力量大”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加上受苏联鼓励人口增长的影响较深,党和政府对生育行为进行嘉奖。“鼓励”性人口生育政策带来的人口过快增长与社会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不断凸显,1957年马寅初著作《新人口论》深入剖析了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60年代国务院首次提出计划生育。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第一次被写进《宪法》,国家明确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1世纪后,我国又面临人口老龄化加剧、年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摘编自马红鸽、贺晓迎《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口生育政策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概括民国初期人口研究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后影响我国人口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2 . 汉江中游的樊城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饱受水患困扰,堤防建设一直是地方市政建设的重点。下表为1828年樊城商业会馆在筑堤工程中的捐款情况一览表。据此可知清代商业会馆(     
会馆名捐资数目会馆名捐资数目
山陕会馆3712串900文武昌会馆2075串700文
江西会馆1810串徽州会馆1105串400文
黄州会馆575串900文汉阳会馆468串500文
福建会馆448串900文怀庆会馆404串600文
江苏会馆149串韩城会馆120串
抚州会馆100串泾县会馆100串
湖南会馆100串合计11170串900文
A.推动了全国各地的交流B.参与维护城市社会秩序
C.辅助城市公共事业建设D.兼具地域和行业的属性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信局是由私人经营的赢利机构,业务主要包括寄递信件、物品、经办汇兑。19世纪六比十年代以来,华侨汇款主要以民信局为主,下表为民信局在南洋和闽粤地区的发展情况统计表。

时期

发展情况

1866-1896

截至1887年仅新加坡一地就有民信局49家,其中潮州人开设的就有34家,这推动了国内兼营华侨汇款业务的民信局的兴起。据统计,福建侨汇1871-1884年,平均每年为311万银元。

1897-1934

民信局开始将中间承转环节交由邮局承担,从而加速了承转的速度。同时,新式银行也使其资金调拨周转大为灵活。据1930年调查,南洋各地专门经营广东、福建汇款的民信局分别为515464家。20世纪初,华侨汇款每年约一亿银元,到了30年代每年上升至3亿银元左右。

1934-1945

邮政局不再核发民信局新执照,中国银行在南洋及闽粤等地开始办理侨汇业务,经营差的民信局相继停业。1941年后,南洋侨汇中断,民信局均收盘歇业。

1945-1949

南洋各地与国内交通恢复,侨汇增加,民信局迅速复业。其利用国民党政府发行的纸币不断贬值之机,稽延解付,牟取暴利,从而获得了畸形发展。

——摘编自林金枝《析华侨汇款及其作用》


根据材料及所学,拟定一个论题,对近代南洋和闽粤地区民信局的发展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考古材料,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材料结论
A距今8000年的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上有些符号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相似原始社会已产生成熟文字
B良渚文化时期,多次出土了石犁及其他耘田器等多种稻田农具精耕细作农业出现
C距今4300年前后芦山峁遗址大规模的聚落体量,出现“宫殿”式建筑群落社会分化已产生
D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寺遗址大墓中,随葬陶鼓、木鼓、石磬、龙盘、玉石钺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A.AB.BC.CD.D
2023-04-29更新 | 638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内容为20世纪中国几部法律文献的部分史料信息。   

时间名称部分条文内容摘录
1908《钦定宪法大纲》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
1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
依据以上材料的一则或多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31更新 | 43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安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对下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1849年—1911年晚清税收变化表(单位:万两,比重:%)
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
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
184932817796923004250100
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
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
A.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B.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C.晚清时期农业衰退较严重D.列强加剧了资本输出
2023-03-30更新 | 589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     
表:关于1517年葡属马六甲总督派员出使中国的相关记载
文献记载文献出处
“……船上满载胡椒。葡人欲往广东,中国官吏不许,(舰队指挥官)强驶入内河,放炮举敬礼。抵广东后,国使与随员登陆,中国人接待颇优,择安寓以舍之。”16世纪葡萄牙历史学家巴罗斯著《亚细亚》
“蓦(蓦然)有大海船二只,直至广城怀远驿,称系佛郎机国进贡……以其人不知礼,令于光孝寺习仪三日,而后引见。”《筹海图编》引时任广东按察佥事顾应祥语
A.中西实力对比逆转B.中国国门被迫打开
C.西学东渐由此开启D.朝贡体系受到冲击
2023-05-10更新 | 461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考前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首领的部分施政措施。由此可见,在这些政权中(     
少数民族首领措施
耶律阿保机重用汉人,制定法律;改革习俗;参照汉文化改造契丹文化。
李元昊依照宋制设立百官,参照宋制定朝仪。
完颜阿骨打命人依据由汉字改制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创造女真文字。
忽必烈注意选用人才,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建立各项政治制度。
A.统治者的汉文化素养深厚B.游牧文化已经走向没落
C.社会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D.因俗而治成为普遍原则
9 . 某学者对抗战前后中国华北农村乡村治理结构的研究如下表所示。表中所示变化有利于(        
传统社会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乡绅(宗族)—农民
晋察冀边区乡村治理结构政府一群众团体和互助合作组织—农民
A.促进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觉醒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中共夺得民族战争的领导权D.提高农村居民的劳动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表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单位:个)。
阶段
数量
地区
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亚洲113
欧洲114
非洲1419
美洲113
大洋洲-5
合计1764
据此可知,该时期
A.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B.中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得到拓展
C.中美建交推动了中国外交发展D.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