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天津条约》以后,西方传教士和领事官员便发文介绍了北京、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史地资料。1875年,罗约翰撰文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史事按编年进行勾勒。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中华文明西源说”,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

——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材料二   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制夷”之法。同光年间,“史学经世”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介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中国”纳入“世界”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的背景和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西人书写中国史相比,中国人书写“世界史”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世界史”书写活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
2023-11-02更新 | 30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派怀疑古书对夏商周三代记载的真实性。随着甲骨文的发现及释读,不仅有力地回应了疑古学者,还再一次印证了司马迁《史记·殷本纪》对商代记载的准确性。这反映了(       
A.实物、文字史料相互印证具有说服力B.甲骨文是中国较成熟的文字
C.历史研究必须依赖考古发掘D.没有实物印证的历史都有极大争议性
2024-01-02更新 | 15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两汉、隋唐、两宋、元明清9个朝代106位皇帝谥号中带“孝”字的皇帝共有91位,占比约86%。而谥号中不带“孝”字的皇帝只有15位,其中还有两个是没有谥号的。这体现了(     
A.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B.统治者对基层教化的重视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延续D.皇帝大多是孝道的践行者
7日内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凉山州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839年7月,一名英国水手酗酒后打死香港村民林维喜,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设法庭自行处理。林则徐根据《滑达尔各国律例》严正地指出“犯罪若在伊国地方,自听伊国办理,而在天朝地方,岂得不交官宪审办?”要求义律交凶伏法。林则徐此举(     
A.否定了英国在华领事裁判权B.使清朝认识到国际法的价值
C.颠覆了传统的天朝上国观念D.是近代主权国家意识的萌芽
5 . 1866年左宗棠奏称:“闽省产茶……而行销又以外洋商贩为大宗,每年春间,新茶初到,洋商昂价收买,以广招徕。迨茶船拥至,则价值顿减,茶商往往亏折资……故闽茶必专恃洋商,而洋商不专恃闽茶。”由此可知
A.茶农有着理性的市场意识B.中国茶叶已经完全丧失了竞争优势.
C.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D.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21-09-27更新 | 797次组卷 | 10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