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 年(部分)

1948.09﹣1949.01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是什么,简析“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表中所列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
23-24高三下·湖南岳阳·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它说明了这一时期(     

A.康乾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2024-05-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3年4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9月,二次革命失败
1914年5月,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月,日本借对德宣战强占青岛
1915年5月,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10月,袁世凯宣布复辟帝制。年底,护国运动爆发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8月,为反对段祺瑞拒绝恢复约法和国会,孙中山掀起护法运动
1918年1月,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5月,护法运动失败
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中国交涉山东问题失败。五四运动爆发;9月,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年—1921年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1920年8月到1921年初,上海、北京、武汉、日本东京、长沙、济南等地先后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根据部编《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整理

根据材料的大事年表,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2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下表为抗美援朝战争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事件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6月27日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美国军事介入台湾海峡
1950年7月7日美国纠集15国,组成由美国指挥的所谓“联合国军’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仁川登陆,不断轰炸扫射中国东北,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1950年9月30日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发动五次战役,收复平壤、汉城
1951年7月10日敌对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
1953年7月19日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停战协议
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

——根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著《抗美援朝战争史》整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观点进行论证。
2023-04-29更新 | 201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12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据表可以窥知(     
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1927年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
1928年2月,建立中共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B.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革命统一战线由建立到破裂D.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2023-04-12更新 | 340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鸦片战争爆发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1919五四运动爆发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9241927国民大革命
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27南昌起义爆发
1898戊戌变法19311945抗日战争
1898南通大生纱厂兴建1940《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1900八国联军侵华1945抗日战争胜利
1911辛亥革命爆发19461949解放战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现代化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不同阶段的现代化有不同的内涵,从空间上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有不同的特性。近代中国出现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全程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也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观点。
7 . 从两宋时期的大事年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960年

北宋建立

1038年

西夏建立

1125年

金灭辽

1140年

南宋郾城大捷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47年

宋夏达成和议

1127年

金灭北宋

1141年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一直处于战争状态B.金的社会制度比北宋进步
C.农耕民族无法战胜游牧民族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2024-04-09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2

8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节略语为“中体西用”,是近代晚清时期形成的重要思想,其主张是在保持中国固有政治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采西学,制洋器,求自强。

材料一:近代“中体西用”大事年表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提出:“愚则以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一语为得之……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最早阐发了“中体西用”思想。

1864年,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是“中体西用”思想实践的主要代表。

1895年,学者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救时策》一文中提出“夫中西学问本自互有得失,为华人计,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首次明确使用。

1896年,礼部尚书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再次提出“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出版《劝学篇》,对“中体西用”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中体西用”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20世纪初,“中体西用”思想逐渐被边缘化。

材料二:在晚清中国,官方宣导“中体西用”的论调,其隐而不宣的一个前提就是不管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也不管自身进行怎样的改革,绝不可以触动现政权的统治基础……一个“中体西用”的命题,竟然成为晚清权贵阶层拒绝变革、抵挡世界潮流于门外的借口和绝佳的挡箭牌。               

——余治平《“中体西用”:何以纠结,何以沉重?》

材料三:“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最初提出者是(单选)(     
A.林则徐B.魏源C.徐继畲D.奕䜣
2.阅读材料一,概括近代“中体西用”思想流变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两位学者对近代“中体西用”思想认识不同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近代“中体西用”思想的流变?
2024-04-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9 . 某班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编制了下图所示的大事年表。该项目聚焦的主题应该是(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92年11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2008年12月,海峡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
2015年11 月,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交通运输的改进B.改革开放的进程
C.两岸的经贸关系D.祖国的统一大业
10 . 拿破仑与清仁宗

拿破仑·波拿巴(1799-1815)与清仁宗嘉庆(1795-1820),两位同时代的统治者,其命运和历史遗产大相径庭。

材料一:四年……大学士和珅有罪,及尚书福长安俱下狱鞫(审问)讯。

九年……以搜捕三省馀匪(白莲教)净尽……

十年……御史蔡维钰疏请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得旨:一体查禁。

二十年……两广总督蒋攸铦疏陈查禁鸦片烟章程。得旨:“洋船到澳门时,按船查验,杜绝来源。官吏卖放及民人私贩者,分别治罪。”

——《清史稿·仁宗本纪》

材料二:

波拿巴……及其追随者决定诉诸武力,实行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

1804年,……波拿巴则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姿态出现于世。拿破仑诸法典……还把一向存在的法兰西特征固定下来,这就是社会方面的资产阶级、法律方面的平等主义……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最终正式的、无可挽回的解体了。拿破仑……把他的德意志附庸国组成……莱茵联邦。

1812年,法兰西皇帝进入莫斯科……(法国)大军不复存在了。

1815年,……滑铁卢会战……拿破仑……被再次流放。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     

——恩格斯《德国状况》

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嘉庆……较诸拿破仑大起大落的生涯,可谓运气极好。但他们在东西两半球留下的历史遗产呢?恰好相反。……嘉庆帝的统治,却使富甲全球的中国,“内囊里将尽”……

——朱维铮《重读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完成大事年表。
时间清仁宗事迹拿破仑事迹
1799发动政变,扳倒权臣和珅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




明令禁止西洋人刻书传教





进攻莫斯科战役大败
1815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拿破仑的面相。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嘉庆运气极好,拿破仑大起大落,但他们在东西两半球留下的历史遗产恰好相反。”这句话的看法。
2023-12-13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时代与个人(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