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某朝代之前,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不在其中。实现了从“小中国”到“大中国”的转变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 . 据史书记载,元代出现一种标准船型,船体窄长,长宽比为7.6,载重量为150~200料(料,古代造船计量单位),约为12吨。这种标准船型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运河航道运输的需要B.造船技术的进步
C.长途海运航线的开辟D.中央集权的加强
3 . 隋唐时期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北宋初期,宋太宗下诏“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此后,参加科举的工商子弟比比皆是。这一变化表明(     
A.官商一体化成为社会趋势B.抑商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C.科举的录取人数大大增加D.科举变革顺应时代潮流
2022-12-2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强基联合体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汉唐时期户口比(户数与口数之比)维持在1:5左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全国(官方统计)户数为2088万,口数为4673万,户口比约为1:2.3。对这一变化解读最合理的是,宋代(     
A.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B.崇尚成年人自立门户
C.“保甲法”遭到民众抵制D.民族纷争导致人口流亡
2022-12-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进入唐宋,随着生产力的又一次大发展,商品经济步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在这两次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峰期中,宋代无疑是引人注目的,有的学者认为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发生了“市场结构与城市化的中世纪革命”。

——摘编自郭学信、张素英《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二   元初,钞法管理严格,不仅设有专门的主管机关、兑换机关和印钞机构,还严格管控交钞(纸币名)的发行和昏钞(坏烂的纸钞)的处理,并规定凡印造伪钞者一律处死。因此,元初纸币颇有信用,发行纸币对促进经济交流和商业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元武宗(1307~1311年在位)即位仅两年,就借支钞本(发行交钞的后备金)千余锭。为弥补亏空,武宗大量发行至大(元武宗年号)银钞,对人民进行蛮横掠夺。此后,各统治者均大量印造宝钞。滥发纸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两次商品经济发展高峰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发行纸币的影响。
2022-12-2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金人编成的《大金德运图说》收录了德运承袭图,该图认同从神话传说时代至宋辽金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谱系,并将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分裂时期的中国正统分成两个分支,在两个分支旁边标注着南燕,后燕、北燕、后秦,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该书的编写(       
A.蕴含民族歧视的思想B.意在彰显金朝的正统地位
C.带有反对汉化的立场D.体现了政治大一统的追求
7 . 秦汉时期,“正统论”包括空间、内外观等要素。到了宋代,“大一统”这层空间的蕴意却被严重忽视了,当时的理学家声称只要拥有“道统”和“德性”,即使“积弱”亦可获正统之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迅速B.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华夷之辨观念增强D.民族政权的并立与纷争
2022-12-21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云阳县南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年商税额指数
995~998400万贯100
1004~1008450万贯113
1058700万贯175
1064~1068846万贯212
1077879万贯220

——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材料二   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

——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代的商业政策及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2022-12-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代,科举制原则上向全社会开放,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这反映当时(     
A.社会风气相对包容开放B.四民社会趋于瓦解
C.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减弱D.封建等级观念淡化
2022-12-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再现了北宋汴京城商业的繁荣,全图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其中“城内街市”中茶坊、酒肆、脚店、肉铺等随处可见。这反映出(     
A.北宋开始推行坊市制度B.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
C.商业管理出现混乱局面D.汴京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