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戴梓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机悟,自制火器,能击百步外”。 康熙十三年,三藩作乱,戴梓随军出征,为清军制造了大量火器。 康熙二十六年,戴梓研究出一种连珠火铳,这种火铳可以连发二十八弹,中间不需要填充弹药。 “计二十八发,火药铅丸乃尽,始需重贮。”但清朝统治者并没有重视此项发明,而是将其束之高阁。 康熙二十五年,荷兰使者献上“蟠肠鸟枪”,戴梓奉命仿造了10枝,被认为质量超过了原枪。 不久,他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结果更精准、威力更大。 西方有一种“子母炮”,传教士南怀仁造了一年也没造出来,而戴梓只用8天就仿造了出来。 由于戴梓“与南怀仁及诸西洋人论不合,咸忌之”,被构陷为“私通东洋”。 戴梓最终被流放东北。

——据《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九十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梓制造火器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梓遭遇所带来的启示。
2 .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明代的文学创作也非常关注饮食与服饰,如《祷杌闲评》中出现糕点、粥品 40 余种,《金瓶梅》中出现 29 种酒类和200 余种菜肴,《三言两拍》中对儒生、商人装扮的描写尤为细致。这反映出当时(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趋强化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
C.社会生活呈现出世俗化趋势D.描写民众生活成为文学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
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16-11-27更新 | 4333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第三中学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