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震动。”该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陆九渊B.李贽C.王阳明D.黄宗羲
2024-05-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明武宋年间,太监刘瑾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专擅朝政,权倾朝野,时人称他为“立皇帝”,称武宗为“坐皇帝”。这反映出明朝(     
A.专制皇权不断强化B.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C.内阁地位低于宦官D.皇权受到宦官制约
2024-03-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皇清职贡图》是乾隆组织编绘的民族制图册。中国境内的人物按每族男女各一绘制。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等。清朝统治者用国朝、本朝自称,如在描述贵州铜仁苗族时说:“元及明初分置长官司以领之……本朝雍正八年,平松桃红苗,复移驻同知。”这反映清朝(     
A.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中华天下观”最终形成
C.开放包容的中华帝国形象D.因地制宜的边疆治理政策
2024-03-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成果斐然。然而从六世纪到十八世纪,大多农学著作的模式都是摘录历史资料和同类著作。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引用前代的著作有一百五十七种,明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有二百二十五种,清朝鄂尔泰所著的《授时通考》甚至达到四百二十七种。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B.缺乏总结性
C.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D.具有理论性
2024-03-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清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养心殿里悬挂着康熙自书的一条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必当远虑深谋,以防后悔,周详筹度,计及久长,不可为近名邀利之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下列符合该理念的是(     
A.设锦衣卫B.实行奏折制度C.废除丞相制度D.大兴文字狱
6 . 《明史》载:“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材料反映出明朝(     
A.抗倭斗争初见成效B.倭寇之患十分严重
C.沿海军力相当薄弱D.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2024-01-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B卷)试题
7 . 法国传教士乔治.安森在《耶稣会环球旅行记》中说:“中国是世界上资源最富饶、经济最富裕的国家,中国皇帝之崇高、官员之福利超出世界上的一切国家。”而马戛尔尼来访则记录:“所经过的地方以及河的两岸,大多数房子都是土墙草顶的草舍。”两人的描述侧面反映了清前期(       
A.专制皇权的空前强化B.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
C.封建盛世的衰败迹象D.底层百姓的艰苦生活
8 . 据相关县志记载,明末清初重庆地区引进了玉米并得到广泛种植,巴县“半倚包谷为活,……其功实居稻麦之半”,长寿县百姓所产包谷可“代半岁之粮"。据此可知,上述地区引进和推广玉米(     
A.改变了饮食结构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快了人口增长D.造成了水土严重流失
9 .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代长城防线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
2024-01-1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康德卷)
10 . 回顾儒学发展史,可知儒学总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在宋明理学思潮中,理学家在儒学理论创新方面,也十分典型。“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居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它的创立,既符合社会政治方面的需要,又有其理论思维内在逻辑的必然。

——材料二摘自黄钊《应当高度重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三至于到了封建末世,当民主主义开始萌动之际,古老的民本主义再度发挥其社会批判功能,并成为生发近代民主主义的生长点。明末清初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便承袭了前辈的民本主义思想,提出国君是“天下之大害”的惊世骇俗命题,向流行于当世的“君为天下主”的传统论调提出挑战。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和荀子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及特点?
(3)根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到了封建末世,黄宗羲是如何对传统儒学进行继承与创新的?
(4)综合上述材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