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的君主专制
C.浅议“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016-12-13更新 | 148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科书中的肖像画对于历史人物的刻画和历史信息的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部分选了如下12位历史人物图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 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 、 唐太宗(598-649)、王安石 (1021-1086) 、 岳飞 (1103-1142) 、 朱熹 (1130-1200) 、 明太祖 (1328-1398)王守仁(1472-1529)、戚继光(1528-1588) 、郑成功(1624-1662)、康熙帝(1654-1722)。

材料二   不同时代的岳飞画像

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1131-1218)拥护抗金,反对投降,为缅怀抗金英雄而作《中兴四将图》。画作中的岳飞(1103-1142) 面白无须,身材微胖,头带方巾,一身淡绿装束,拱手而立,表现出儒雅气度。岳王庙的雕塑是20世纪80年代艺术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 身着紫色蟒袍, 臂披金甲, 右手握拳前抚,左手按向后,目光如炬, 气宇轩昂。

材料三   《宋史·岳飞传》载:   (岳飞)   “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吟雅诗及作投壶游戏,后常指武将之儒雅行为) ,恂恂如儒生”。

——摘编自逯成武《从统编教材选图的变化看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


(1)从历史贡献的角度对材料一中 12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完善表格内容。
类别人物历史贡献
政治家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王安石、明太祖、康熙帝
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郑成功
思想家孔子、朱熹、王守仁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图1更接近岳飞真实形象,结合材料二、三阐释其依据。
2024-02-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校际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摘编自袁行霈 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明理学最初产生于北宋时期,盛行于南宋、元明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融合了佛、儒、道三教,将三教理论融为一体的思想体系,是北宋时期之后社会经济政治高度发展的理论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学长期发展的结晶。宋明理学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但在它为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作为官方思想去批判一切的时候,它最终便发展成为恃强凌弱而又扭曲的“存天理、灭人欲”。

——赵佳为《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下的宋明理学》

材料三   明末清初社会的激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李贽提倡个性解放;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痛斥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工商皆本”的口号;唐甄在《潜书·空语》中提及“凡为帝王者皆为贼”;王夫之在《张正自蒙注》中指出“理欲皆自然”。这些早期的启蒙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掀起了狂涛巨澜,使中国思想界一度出现了群星璀璨的繁荣局面,他们对封建传统的批判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陈寒鸣《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略论》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百家争鸣的代表派别、代表人物及代表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明理学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分析明末清初这些“狂涛巨澜”出现的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代中期以后,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政府在大力推广蚕桑、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同时,还实行货币地租,明万历年间,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赋役货币化。据统计,至万历末年,御用消费、土木工程、官俸支出等项目均已折银,北方各边的年例银也增至每年近500万两。晚明时期,在扬州业盐的秦、晋、徽三系商人,资本总计不下3000万两,“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并出现了从事羊毛生产和经营蔬菜副食品生产等类型的专业市镇。

——摘编自王潜《晚明经济因素与晚明社会变迁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新现象出现产生的主要影响。
2024-01-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军入关取得政权,但反清起义频发,很多汉族知识分子也参与其中。清朝早期君主大都特别关注国家的治理举措。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编号时间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康熙十七年(1678)翰林院侍读王士祯入直南书房时,赐其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康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康熙二十三年(1684)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给宋儒周敦顾、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康熙三十四年(1695)福建总督范承谟“遭遇耿逆之变(清初耿精忠叛乱),守节尽忠”结果被害,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康熙三十七年(1698)允贵州布政使王毓贤请,建其父原任四川提督王之鼎祠于殉节地贵阳府,御书赐“忠节垂芳”。
康熙四十二年(1703)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摘编自常建华《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熙帝颁赐御书的对象进行分类,并指出赐书内容的主要思想来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颁赐御书对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社会环境比较安定,是生产发展的有利条件,生产的发展又为商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宋建立之初,统治者为稳定统治秩序,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措施,如实行招抚流民、鼓励开垦等等,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宋代商品生产得到发展,除粮食成为一项主要商品外,经济作物的大量生产也较为突出,各地已涌现出一批专业种植经济作物以供市场的农户,形成了经济作物的专业经营区域,如太湖中洞庭山的农民,专门种植柑橘。手工业产品中,除传统的纺织、编织、陶瓷等产品外,突出的还有矿冶业的发展,其产品丰富。随着矿产品生产的增加,金属制品的生产也迅速发展,尤以铁制农具、铜制手工业产品的生产最为突出。商品生产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前提,促进了商品交换,大米、棉花、茶叶、食糖、药材、丝织品等,都是日常交易的商品。

——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材料二   由于经济效益可观,太湖流域在明中叶后多改田为地发展蚕桑、棉作。杭州在当时既是丝织业中心又是杭嘉湖商品集散中心。商业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区域分工与合作,实现规模效益,并且形成一定的力量,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水平。此时的中国,大部分区域仍然处在自给自足的生产形态之中,生产者通过商人互通有无,实现生产生活资料的交换,使再生产得以顺利完成。商业领域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使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受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商业利润的诱惑,使弃农经商、弃工经商者日众;商业利润积攒的巨额财富也没有有效转化为产业资本,最大的用处可能就在于满足商人穷奢极侈的生活享受。

——摘编自林枫《明代中后期商业发展水平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商业发展的影响。
7 . 宰相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时,丞相行事的标准是“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董是非”。

——摘编自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氏昏乱,纲纪不立,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因此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总之朝廷,所以稳当。”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摘自李俊主编《中国宰相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宰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初年的宰相制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直接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变革的趋势。
8 . 阅读材料, 完成ド列要求。

材料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北方旱作农业精耕细作的经验, 是代表当时中国和世界最高水平的农学经典, 宋代的《陈旉农书》第一次总结了南方农业技术的成就。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囊括了南北方农业科学技术的精华, 明代的《农政全书》首次增加屯垦、水利、荒政等内容,并收录了西方水利著作,是传统农学中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集大成之作。近代西方农业科学传入之前, 中国农书估计达千种之多, 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书编写的特点,并分析农书内容不断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政府在海外贸易中,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确保商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在海上交通中设立巡检、通关等机构,保护海上商贸的利益;实行“市易法”,鼓励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和私人经营。同时,宋朝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商品的种类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这为海外商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宋朝时发明了“磁针航行”等航海技术,使得海上变通更加便捷和安全。造船技术也十分先进,建造了大量的商船和战船,使得海上贸易更加畅通和有序。

——摘编自周必超《浅析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纵观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其初衷在于扼杀郑成功等抗清力量,但在郑氏政权消亡之后,仍屡行海禁,盖因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清王朝统治者总自以为是“天朝大国”“富有四海”,而无视当时的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把他们的先进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地加以排斥。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畸形现象:历史愈向前发展,清王朝就愈加腐朽、自负和保守。

——摘编自王宝山《试论清初“海禁”政策的实施及其社会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宋代对外贸易政策相比,清初对外贸易政策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西汉中期到明初,一千五六百年之间,人口增长,不过一倍。明代中朝,估计人口已有一亿五千万人,明末则有两亿左右,二百余年间人口涨了一倍。较为保守的估计,则是由六七千万而八九千万而一亿余。明代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地区及河北地区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粮食作物引进中国,不仅中国人多了不少养生的资源,而且因其生长环境各有土宜,许多过去不能种植粮食作物的地方,也可以生产相当数量的粮食。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从清初到清末,人口大体从一亿增加到四亿,后者为前者的四倍,而同期的耕地面积则从六亿亩增加到十一至十二亿亩,增长不到两倍。在明代江南,一般一夫耕地十至二十亩,而清代“工本大者不能过二十亩,为上户,能十二三亩者为中户,全以四五亩者为下户”。史籍资料多处有“一夫所耕者不过十亩”的记载,由此可见,下户当占多数,若一夫经营的耕地面积减少,劳动生产率可能会下降。正因为种植粮食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人们开始向经济作物及其加工业转移劳动力。

——摘编自于秋华《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7-16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