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5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赞同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李贽提出了“夫私者,人也”的命题。顾炎武说,“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人之有私,因情之所不能免矣”。据此可推知,这些看法(     
A.体现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B.借鉴了明清鼎革进程的教训
C.凸显出经世致用思潮的效果D.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最初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于说明在我国(     
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4 . 如表分别为1600—1840年中国耕地面积变化和人口数量变化统计表。据此可知(     
A.农业劳动生产率有所降低B.清朝国力持续增强
C.农耕文明发展与危机并存D.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2024-02-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代真正实现了土司管理机构的“多轨制”,中央有兵部、吏部、礼部的管理,地方既有布政使司和府州县的管理,也有都指挥使司和羁縻卫所的管理。据此可知,明代(     
A.民族地区治理已趋于完善B.强化了对边疆治理的力度
C.君主专制体制已达到顶峰D.中央与地方官制逐步转型
2024-01-29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儒林外史》第七回荀玫中进士后其母去世。荀玫欲向朝廷递呈“丁忧”,而王惠则以现今选考科、道在即为由,劝荀玫隐瞒此事。还吩咐荀家将“来的家人把孝服做速换了”“不许外面的人知道”。这体现了(     
A.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B.科举取士与儒家伦理的冲突
C.明清小说对传统道德的批判D.科举制度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思想
7 .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富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其爱国思想的真实写照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为主,君为客”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 . 电影《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郑和大航海的时代,影片中的中国皇帝应是(       
A.宋太祖B.元世祖C.明太祖D.明成祖
2023-12-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793年,乾隆皇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并最终拒绝了英国使团的通商要求。这表明当时统治者(     
A.有强烈的主权维护意识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天朝上国意识根深蒂固D.政务繁忙无暇应酬
10 . 7次昼夜星驰的行程,30多个陌生国度的停泊,9万里波澜壮阔的远航,郑和七下西洋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明朝出现这样的壮举主要是因为(       
A.海上交通发达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
2023-12-1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