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皇帝不赴内阁亲视票拟,故令阁臣票拟。皇帝在内寝仍不亲视政务,则批红亦由太监代之。因此明代司礼监,权出宰相辅上。因此宦官逐渐骄横跋扈。”这表明明朝(     
A.实现了权力的平衡B.宦官专权导致皇权衰落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中枢权力运作存在弊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康熙年间,台湾府多次纂修《台湾府志》,流传至今者有三部,表1是其中针对台湾的回归与治理的若干内容。
康熙二十三年版为施琅等21位平台有功的将领立传,称赞施琅“誓师戒严,不许妄杀一人”,张满清军乃正义之师。
康熙三十一年版对清代台湾行政区划的设定予以高度肯定,强调清政府对台浛地区的开发治理贡献卓著。彰显清政府使台湾从“不知礼义”到“习知礼义”的教化之功。
康熙四十九年版新增《伪藩郑氏归降第一表》,宣扬清政府平台与治理之功绩。
据表可知,这些记载(     
A.纠正了关于台湾回归的史实错误B.证明了演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C.再现了台湾地区的文教发展历程D.体现出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策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江南每年举行蚕神祭祀活动。如清明节当天,湖州含山镇以蚕神祭祀为主体的庙会活动中,乡村供奉的各个菩萨都会被蚕农抬到蚕神庙进行参拜,称“扛菩萨”。该现象表明(     
A.政府依靠市镇强化乡村治理B.市镇经济辐射能力增强
C.蚕桑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D.庙会成为基层自治组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注:清前期廉熙、雍正、乾隆(1662-1795)三朝统治的134年间,史称“康乾盛世”或“康雍乾盛世”。)

材料二   康熙于1683年统一了台湾,全国最后归于一统……康熙即位之前的七八十年   间,中国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光战争就打了40年,民不堪命。到康雍乾时,分裂归于一统, 人心思定,稳定和发展成为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愿望。康熙总结自己一生时说:“孜孜汲汲, 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每事必加详慎”“即章内有一字之讹,必为改定发出。”

——陈流《康乾盛世成因蠡析》

材料三 康雍乾盛世是在一个相对封闭体系中发展而来的盛世,是中国传统帝制的最后一抹斜阳,最后一首挽歌,虽然辉煌,只是已经走到了尽头。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表 中国与英国(欧洲)18世纪人均国民收入对比

人名

年份

中国

英国

中英之比

刘瑞中

1700

13.2

19.91

0.66

麦迪森

1700

600

923(欧洲)

0.65(中欧之比)

刘逖

1700

378


低于0.33

——整理自李强、徐康宁、魏巍《“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乾盛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唐甄(1630--1704),四川达州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几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齐名,被后来学者推为中国民主思想的先锋,代表作《潜书》。他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认为至尊王子并非天地大神,而是人,君主只不过是“匹夫”“独夫”而已。认为官多害民,天下之官皆弃民之官,天下难治者,不是民而是官。认为人们应如兄弟,同处天地之间犹如同处一帐之内;在家庭伦理方面提出“男女,一也”。从人的自然生理角度论述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追求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天然权利。提出“天地之道故平”,治不平必富民,富在编户不在府库,若户空虚虽府库积财如山,实为贫国。反对儒者空谈误国,把能否救民视为儒者的标准。推崇王阳明良知之学,袭王阳明“知行合一”说,主张经世致用。

——改编自梁靖《唐甄的平等思想及其特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甄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4-01-0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成果。某校历史社团开展关于“古代文学艺术之美”主题的活动,设计以下活动。


(1)探寻古代文学。填写出下列文学作品的时期。
时期作品
《诗经》
《史记》
《齐民要术》
《蜀道难》
《念奴娇.赤壁怀古》
《红楼梦》


(2)了解艺术作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下图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含有对历史史实和古代社会现象的高度总结,请任选一则文学艺术作品,以“文学艺术与时代的互动”为主题写一段鉴赏。
2023-12-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初制定《大明律》,将雇工与奴婢划在一起,同属贱民等级。而明神宗时期制定的有关缙绅地主存养奴婢的法律条款,把短工从雇工中划分出来,均“以凡人论”。这一变化反映了(     
A.用工方式的根本改变B.封建依附关系的弱化
C.劳资矛盾的日益尖锐D.政府法律效力的削弱
8 . 明代织染局人例管色绒二名、管段数六名、管花本一名、催料六名、捡绣匠八名、挑花匠一十四名、看堂小甲二十二名、花素机匠一千一百七十名……”,每道工序都有专门负责的工匠来织造,这反映出(     
A.手工业发展的专业化B.明代纺织品的精美性
C.手工业人员的需求大D.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2023-12-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乾隆后期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十年之久,导致这场大起义的社会根源是(     
A.经济凋敝B.宗教信仰C.人口膨胀D.民族矛盾
2023-12-2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翻检17世纪中国一部科技著作的目录,它最有可能是(     
上篇: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
中篇:陶埏、冶铸、舟车、锤锻、燔石、膏液、杀青
下篇:五金、佳兵、丹青、曲蘖、珠玉
A.《天工开物》B.《齐民要术》C.《唐本草》D.《千金方》
2023-12-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