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反抗帝国主义不断扩张,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


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对材料观点的理解。(选取的观点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局部的。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结论精炼)
2024-02-0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为了贯彻民主建政的原则,在各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民主选举方式,发明了“红绿票选法”“豆选法”“画圈法”等选举方法。为了使得党政军民融洽协调,推动抗战和生产,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活动,在陕甘宁边区首先开展“双拥”运动。针对农民的封建迷信活动,根据地政府通过讲演、报刊、展览,以及出版通俗科普读物等方式,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和医疗卫生知识。对于大量难民涌入根据地的情况,根据地政府兴办工厂,吸收难民到工厂做工;兴修水利,组织难民参加水利建设。同时,根据地政府给难民提供贷款、土地、种子、食粮等,为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创造了条件。有些地方还建立了合作社,使农民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发展生产。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改善了难民、灾民的困难境遇,增强了他们对根据地民主政府的信任和认同,这对稳定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及推动社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卫波《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治理及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社会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根据地社会治理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所示是我国局部抗战时期涌现的部分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     

作品

作家

简介

《咆哮的许家屯》

艾芜

歌颂东北地区人们的抗日斗争,表现民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死线上》

阳翰笙

反映淞沪抗战的短篇小说。

《兄弟》

王余杞

表现守旧家庭与反叛逆子之间的对立冲突,展现青年学生突破家庭束缚、涌入革命浪潮的人生轨迹。
A.以敌后根据地的抗战为主要题材
B.反映出抗日救亡运动遍及全国
C.真实描述了民众抗日历程的艰难
D.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责任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探索和实践,是在土地革命时期领导建立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193111月,全国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产生了中央政府。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专政的目的是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统一中国,有系统地制止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强调,“全部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11个省建立了大小15块革命根据地,人口约1500万。工农民主政权在各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意义十分重大。

材料二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对政治现代化进行的第二次探索和实践,为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基本的制度架构。陕甘宁边区是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政权建设的“三三制”原则,各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政权体系。抗日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地方政府,它承认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19457月,全国各个抗日根据地共建立了民选县政府709个,专员公署104个,边区政府4个,行政公署24个。抗日民主政权是按照中国国情和革命特点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政权模式,“根据地内很好地推行各阶层联合的民主政治,推行“三三制”等,具有全国性和新中国雏形的政治意义,足以影响与推动全国,特别是战后的民主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苏维埃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华苏维埃政权相比,抗日民主政权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2024-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2年至1948年,《文化先锋》由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创办发行。其中“建国历详解”栏目专门介绍刊物发表的当天或临近日期历史上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据此可知,该栏目的设置(     
事件类型文本叙述
关于孙中山生平孙中山伦敦蒙难纪念日、孙中山诞辰纪念日等
其他革命先烈的生平朱执信先生殉国纪念日、黄克强先生殉国纪念日等
抗战期间的大事防空节、淞沪抗战纪念日等
文艺节日美术节、诗歌节等
A.意在增强人民对国家的认同B.利于客观记录历史事实
C.唤醒了民众的民主革命意识D.反映了国共关系的恶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抗战期间,中国大后方城市重庆、成都、兰州等地及空军基地经常遭日军空军空袭。而画着鲨鱼头和飞虎标志的美国飞机出现在中国战场上,成为对日作战的一把利剑。这支由美国空军将领陈纳德指挥的美国空军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为飞虎队。飞虎队的出现(     
A.成为日本战败的关键因素B.彰显了国际反法西斯精神
C.表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标志着抗战进入反攻阶段
2024-01-1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41年,中共中央军委在下发的《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文件中写道:“国民党已两年未向(八路军、新四军)发一颗子弹,将来发给的可能也很少。”由此可推知,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     
A.实现了装备自给自足B.不受国民政府关注
C.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D.主要依靠国际援助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解放战争初期,由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1旅第2团率先开展了立功运动,团党委在指战员立功后发“功劳证”,做到功劳随人走,调到哪里都光荣;连队建立“功劳薄”,有了功劳随时记;向立功指战员的家乡寄“功劳状”,一人立功全家光荣。这一做法(     
A.确保了战争取得最后胜利B.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C.激发了指战员的高昂斗志D.构建了完善的奖励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2年,川湘水陆联运被打通,乌江运输日益繁忙。长江下游撤到湖南的大量军、公物资和日用百货的进口,桐油、山货,湖南销往苏联的砖茶等物资的出口,第六战区军需粮食,四川济湘、鄂、黔的食盐,均经乌江转运。此举(     
A.为国民政府全面抗战提供保障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说明乌江成为全国贸易主干线D.有利于抗日大后方的稳固
2024-01-04更新 | 195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西周亡于戎狄东侵,四方民族开始由四方向中原逐鹿,戎起于西而东向祸周,狄起于北而东向侵邢、卫、齐、鲁,又南下祸周、郑。荆蛮自南北上,侵郑窥周又东与吴争两淮。东夷自山东半岛南下淮南、皖北。吴越起于江浙而北上黄池、徐州争盟。四方民族的入侵,在中原出现抵御入侵的战争,这样形成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轮流坐庄的霸主政治。四方民族和中原人民充分地交流,加速了蛮夷戎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进一步消除了民族间的差异,为华夏族的形成积蓄了丰厚的基础。长期的斗争促进了我国社会制度的转变,积极地促成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的形成。

——摘编自郑梅玲《论春秋时期民族的迁徙转化》

材料   1937年抗战爆发以后,华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都相继成为直接作战的战场。1937年国民政府正式发表迁都重庆宣言,自此始,国民政府各机关陆续踏上西迁之旅。工人、学生、难民等,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往西南的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广西和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大后方地区,形成了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人口内迁运动。

——摘编自谭刚《抗战时期人口内迁背景的西南大后方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周时期民族迁徙的特点,并说明其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人口迁徙的新变化,并分析当时人口大规模内迁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