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青铜器1

何尊及其铭文
1963年出土,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器2

史墙盘及其铭文
1976年出土,器内有铭文18行284字,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史墙盘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内容并不曾见于已知文献。

——摘编自张文娟《西周著名青铜器的价值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
2 . 甲骨文中提及“黍”字最多。商代常占卜预测收成好坏,故甲骨文中多有“求黍”及“求黍年”字句,但未见“求麦”“求稻”字句。 由此可推知(       
A.黍的种植在商代得到全面普及B.稻麦作物在商代尚未出现
C.黍在商代农业中占据主体地位D.商代依靠宗教来发展农业
3 . 《诗经》中有关于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十千维耦”之类对大规模集体耕作状况的描述。形成这种劳动状况的根源在于(     
A.宗法制影响下的集群式农业本质属性B.生产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
C.土地制度的集体化属性D.铁犁牛耕推动经济发展
4 . 井田制延续了古代村社中定期分配份地的制度。《春秋公羊传》何休注载:井田制实行“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山东临沂银雀山出土竹简《田法》也有类似记述:“三年一更赋田(更换授与的田亩)。”这一做法(     
A.旨在消除贫富分化B.体现了土地的国有属性
C.反映了私田的兴起D.表明社会运作依循法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下列对该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表述有误的是(     
A.井田制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主要流行在我国商周时期
C.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土地D.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6 . 1973年发掘的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证明商周时期长江中游的先民们已成功采用了竖井、平巷、斜巷的联合开采方法,随同出土了大量古炼铜炉,据遗存的古矿渣推算,累计产铜量达12万吨。这一古代遗迹(     
A.说明大冶为春秋时最大青铜器产地B.反映了王室对地方控制松弛
C.缺乏出土文献对史学研究作用有限D.是值得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
2023-01-16更新 | 393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7 . 商朝会宰杀大量牛、羊以及战俘或奴隶奉献给神灵;西周天子在祭祀时,其祭品通常为牛、猪、羊并用,但极少以奴隶为祭品。这反映了西周(     
A.人文思想开始萌发B.保存劳动力的需要
C.政府践行仁政理念D.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2023-01-1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五校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说文解字》中的“公”是会意字,即“八厶”。《孟子》认为井田制下,“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据此可知,井田制(     
A.以土地国有为基础B.是阶级社会形成的标志
C.仍以公有制为主体D.有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9 . 商周青铜器是按照一定的规矩制作的。在制模阶段,用的是原始的规与矩,即今天的圆规与曲尺;在制 作纹饰的阶段,用的是意识形态的规矩。从先秦的政治家到普通百姓,无不意识到各种规矩的存在。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形成的规范(     
A.表明青铜冶炼技术高超B.维持了商周的长治久安
C.植根于匠人的劳动实践D.兼具物质与文化的统一
10 . 夏商周时期,农业生产以木、石、骨、蚌等工具为主,同时出现了耜、缚、钜等农具,青铜农具也应运而生。刀耕火种的方式继续存在,同时也产生了“耦耕”的耕作方法。这说明,夏商周时期(     
A.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束缚B.青铜农具得到普遍应用
C.农业生产具有过渡性特征D.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2022-12-29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