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叠等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这能够佐证,中华文明具有(     
A.同源性特征B.多元性特征C.连续性特征D.互补性特征
2023-03-10更新 | 138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届新高考历史模拟预热卷【山东专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考古发现,新疆哈密市南郊曾出土一组距今3000年左右具有鲜明内蒙古鄂尔多斯风格的青铜器,如鹿首弯背短刀、环首小铜刀、锨等,而同类短刀在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北部地区也曾发现过。这说明(     
A.丝绸之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B.中原与西域生活方式没有区别
C.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早已存在D.内蒙古曾是中华文明核心地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通过研究河姆渡人遗址,我们发现(     
A.他们生活在半地穴式的房屋B.他们会彩绘陶器,种植粟
C.他们使用打制石器D.他们种植水稻,开始农耕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考古发现,江浙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在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作为祭祀礼器的玉琮出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A.兼容并蓄B.多元一体C.和谐共存D.天人合一
5 . 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区、祭祀区、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区、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区。这可以佐证(     
A.国家形态初步显现B.多元一体特征凸显
C.工商食官制度形成D.礼乐制度趋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距今4000年前后,陕西神木地区进入繁盛期。在当地的石峁遗址考古中发现了良渚遗址的玉琮、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鹰、玉人头等众多文物。这说明当时(     
A.阶级分化日趋明显B.存在地域文化交流
C.玉器成为权力象征D.各地迈入国家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赵陵山77号墓为苏州良渚文化早期的一座重要墓葬。该墓不仅有彩绘痕迹,而且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除了陶器、石器外,仅玉器就达125件(套)之多。在墓主腰部右侧放置了代表权力的石钺,其孔内为神人鸟兽透雕玉饰。据此可知,当时的良渚(     
A.文明水平世界领先B.中原文化特征比较明显
C.已出现了社会分层D.产生以玉为代表的礼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大汶口坟墓中出现了半坡所没有的少量男女合葬。在这类合葬墓中,男子常居于墓的正中央,女子却在其左侧边,陪葬品也多置于男性一侧;在更晚出现的齐家文化合葬墓中男性仰身直肢,女性则侧向男性,屈肢侧卧于其左侧。这主要反映出(     
A.社会中心从女性向男性转移B.氏族成员地位从平等变成不平等
C.社会财富由公有转变成私有D.中国由原始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2023-01-12更新 | 436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距今一万年前后,稻和粟分别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相对独立地起源。迄今为止,在山东、河南、陕西和山西等地,考古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稻作遗存有30多处。这表明龙山文化时期(     
A.多元一体格局的出现B.精耕细作技术的初显
C.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区域间存在物种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A.良渚文化的传承B.红山文化的传承
C.龙山文化的传承D.巴蜀文化的传承
2023-01-07更新 | 3587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