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2-07-08更新 | 6682次组卷 | 25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优秀班)
2 .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2019-01-30更新 | 5850次组卷 | 98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洹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左传》记载,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皆有策命,如封鲁时命以《伯禽》,封卫时命以《康浩》,封晋时命以《唐浩》,这些策命的内容大多是说明封赏的原因、具体的赏赐和对诸侯进行教导与勉励。周天子的策命
A.剥夺了诸侯再次分封的权利B.显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C.意在明确君臣关系以巩固政权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5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016-11-18更新 | 2910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6 .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制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7 . 周初,齐、鲁、唐、燕等地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原。春秋时期,各封国的经济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这反映出
A.诸侯势大致使王权衰弱B.诸侯争霸促进经济交流
C.中原地区发展渐趋缓慢D.分封制推动了社会发展
8 .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导致东周王室衰微的政治因素是
A.宗法制的衰落
B.分封制的瓦解
C.郡县制的实施
D.世官制的沿袭
9 .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2016-11-27更新 | 272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10月调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