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西周封建社会的上层,因为君统与宗统的叠合,政治伦理和亲族伦理也为此合而为一,于是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规整为忠孝仁信礼仪诸项,成为社会的行为规范。这说明西周时期
A.确立了森严的政治等级秩序B.民本思想成为治国的新理念
C.家天下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D.分封制促进了周文化的传播
2 .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此举的积极意义在于
A.弘扬儒家的仁政思想B.树立德政的贤明形象
C.防范西北犬戎的进犯D.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
3 . 西周分封的诸侯中,既有许多周王同姓宗亲,也有不少异姓功臣和前朝帝王的后裔,如神农、黄帝、帝尧、帝舜、大禹、商纣王之后。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
A.加强了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
C.协调了统治集团的利益D.扩大了王畿的区域范围
4 . 在商朝虽然统治区域很大,但是方国、部落遍布全国,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连年征伐,人民困苦不堪。商王对于一些臣服的方国、部落虽加有侯伯等封号但没有一套控制办法,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为此,西周建立后推行(        )
A.礼乐B.宗法制C.分封制D.世袭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晋献公的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A.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B.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2019-09-05更新 | 308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2016-11-27更新 | 272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固始慈济高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在周朝政治中
A.周天子对地方进行垂直统治
B.主要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C.周公开创了分封制
D.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