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     

A.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B.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
C.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D.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
2024-03-07更新 | 30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图为学者绘制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其分区基本上依据于(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
A.地域文化特色B.主要生产形态C.血缘关系亲疏D.社会文明程度
2024-05-20更新 | 3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公元前2900年中国部分新石器文化分布示意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中华民族形成的曲折性B.早期国家的正式出现
C.夏商文明的区域性色彩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性
4 . 半坡文化元君庙遗址中M419成年妇女墓的发掘示意图,该墓陪葬品中以蚌刀、骨针、纺轮及储藏器皿为主。这主要体现了(     
A.原始社会的性别分工B.随葬物品的精致丰富
C.女性卑下的社会地位D.早期国家的部分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6 . 通过观察图1到图2的变化,我们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我国境内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示意图

图1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示意图

图2

A.旧石器时代文明发展程度较低B.新石器时代农耕经济极为发达
C.中华文明发展呈螺旋上升趋势D.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趋势
2022-02-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图为公元前5000年以来中国主要新石器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这说明,我国
A.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B.先民活动受到地域限制
C.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D.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征
2021-11-07更新 | 46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福建莆田木兰溪流域考古调查重要发现示意图。据此可推知,该地区(     
A.青铜农具广泛使用B.古人类活动较频繁
C.曾为闽越文化中心D.阶级阶层分化明显
2023-03-07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面是我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考古发现这些遗迹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属性。这说明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次高峰
C.中华文化的地域性D.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10 . 下图为山西运城(池盐的重要产地)夏县师村遗址示意图。夏县师村遗址是近年来发掘的距离盐湖最近的仰韶早期聚落遗址,距今6000年~7000年,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聚落有围墙环绕,围墙内有房址,聚落内外均有墓葬。下列有关该聚落遗址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居民因手工业的发展而聚集B.深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
C.已具备完善的军事防御体系D.祭祀活动居于突出的地位
2022-03-1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1-2022学年高二3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