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期的“刀耕火种”以妇女为主,因而成年女子就将婚盟氏族的丈夫“娶”来,参加自己的公社……后来,较高级的耒耜或者犁耕的出现,农业劳动又转变为以男子为主,因而“女娶男”又改变为“男娶女”,即由女方居住的家庭形式改变为男方居住的家庭形式,由此形成父系大家庭。

——摘编自曹大为等《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材料二   除了自由民和奴隶的差别以外,又出现了富人和穷人的差别,伴随着新的分工,社会又有了新的阶级划分。各个家庭家长之间的财产差别,炸毁了各地迄今为止一直保存着的旧的共产制家庭公社;同时也炸毁了为这种公社而实行的土地共同耕作。耕地起初是暂时地,后来便永久地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它向完全的私有财产的过渡,这个过程是逐渐进行的……

——摘编自【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据材料一归纳当时家庭组织形式的变化及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以中华文明为例概述“共产制家庭公社”是如何迈入阶级社会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距今二三十万年前,进入人类学上的“古人”阶段。“古人”阶段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我国境内的古人化石和遗存较为丰富,特别重要的有大荔人、许家窑人、丁村人。许家窑人和丁村人生存的环境差不多,周围湖泊河流和岸边浅水中生活的鱼、蚌、螺等是其重要的生活资料来源,他们过着渔猎兼采集的生活。许家窑人和丁村人遗址出土的石器多用打击碰撞法制造。他们在打制石器时,两石对击冒出火花,或在砍砸树木时,较长时间的摩擦生热而引起燃烧,这样就导致了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这种方法,到古人时代大概已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古人阶段,人类排斥了血亲婚配,盛行族外婚,这大大加快了人类自身体质向更健康、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材料二 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延续了几千年,当社会生产力更进一步发展时,男子的劳动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主要的生产部门中作用得到大大加强,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众多氏族部落,先后转化为父系氏族公社,在考古学上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后期。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几个氏族公社组合成一个部落,以后发展为部落联盟。部落有部落的首领,部落联盟有共同的首领,传说中的尧、舜、禹就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到后来,私有制不断发展,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人阶段人类的社会生活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是考古工作者挖掘的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的实物图片和简要介绍。

遗址文物简介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果实、种子。其中稻谷数量之多、保存之完整,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罕见的。此外,也有如橡子、菱角、酸枣、芡实等富有淀粉果籽的出土。
半坡遗址中出土了丰富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以红色、红褐色为主,有炊煮器、食用器、水器、储藏器等。
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生产工具,有伐木开荒、分劈木板的石斧、锛和凿,有翻地松土的石铲、锄,有收获季节里收割用的石刀、陶刀及将禾穗加工成粮食的石磨盘和磨棒。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相关考古报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
4 .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曙光
(1)社会出现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分化。
(2)掌握政权、军权及宗教权的王出现。
(3)专供统治者居住的,具有政治、文化、宗教中心职能的城邑已出现。
(4)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材料 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这同以往在中华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影响下才得以发展的观点有所不同,从而对于在历史界、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面临怎样的挑战。
①传统观点: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
②挑战:____
2022-09-21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