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说明,江苏地区(     
新石器时代江苏地区部分遗址概况
遗址名称概况
宿迁顺山集遗址
(距今约8000年)
遗址中发现了半圈形的陶灶,这是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陶灶,被称为“天下第一灶”。
苏州东山村遗址
(距今约8000年)
遗址中的墓葬已经分为“平民区”和“富人区”,可能出现了“分开居住”的概念,说明当时可能出现高度的社会分化,犹如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宜兴骆驼墩遗址
(距今约7000年)
根据相关考古资料,有学者提出了骆驼墩遗址突破环太湖流域文化与良渚文化一脉相承的理论,逐渐独立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
高邮龙虬庄遗址
(距今约7000年)
该遗址中首次发现,有陶片和鹿角上带有文字符号特征的刻划符号,有学者称之为“陶文”,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A.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B.出现了成熟的早期国家
C.提前了可考信史的时间D.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中国文化中,蟠龙被视为神圣和权威的象征。下图是龙山文化时期的蟠龙纹彩绘陶盘。该陶盘表面绘有蟠龙纹和几何纹样,盘底绘有龙纹,周围围绕着多种几何图案。该陶盘可以用来佐证,龙山文化时期(     
A.国家组织形态成熟B.出现社会等级差别
C.开始大量使用陶器D.贫富分化不断加剧
2024-02-0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河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仰韶文化中期的阎村类型分布在河南省的中西部,以出土专门烧制用作二次葬葬具的“伊川缸”而著名。汝州洪山庙遗址有大型的集体二次葬发现,葬具上饰有面具、动物、植物、天体(日月)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形象。以上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等级制度的出现B.原始宗教的形成C.手工业比较发达D.生产生活的面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玄鸟卵而生,周族的始祖母姜嫖在野外践“巨人迹”感而生弃。这些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某些特征。下列文化中具有上述特征的是(       
A.龙山文化B.良渚文化C.二里头文化D.仰韶文化
2024-01-20更新 | 831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023·吉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
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
6 . 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报告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等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可以佐证上述结论的是(     
A.农业革命的出现B.贫富分化的加剧
C.流行多人合葬墓D.文字的开始使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良渚古国文化辐射及扩张能力可以说是出乎想象的。从陕西延安芦山峁、山西襄汾陶寺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石家河、安徽江淮地区、江西筑卫城以至广东石峡、海丰等处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因素。这表明,良渚文明(     
A.促进早期社会发展B.推动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治范围比较广大D.长期领先于黄河流域
2024-01-08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下列与文明产生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出现五千多年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世界上最早炭化粟粒B.史前遗址中出土大量彩陶、骨器
C.陶器上绘有丰富的动植物纹样D.良渚远古宫城遗址中有稻作遗存
2023-12-26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学术联盟高考模拟信息卷&猜题卷文综(一)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仰韶文化的扩张与激荡形成了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的中原龙山文化。在其直接影响下,原来属于大汶口文化范畴的河南东部地区,开始出现了面貌接近中原文化的造律台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演进过程,与炎黄二族经过涿鹿之战进一步打击地处东部的蚩尤族的历史进程是大体吻合的。而中原龙山文化向南深入到江汉平原,则和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中原集团征伐三苗可以相互印证。这可用于说明(     
A.中原文化推动了中华文明形成的进程B.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
C.兼收并蓄政策促进了中原文化的崛起D.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
2023-12-13更新 | 30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年1月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考古发掘研究发现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在公元前5000年已进入文明社会,出现建筑和玉雕为代表的高级技术能力、等级化社会确立、礼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等,与同时期的中原文化在发展水平上相近。其研究成果能说明(     
A.中国文明曙光在辽河流域B.中国文明起源的多中心特点
C.中华文明的发展演变历程D.红山文化传承发展中原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