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遗址有些墓穴内有大量精美的陶器、玉器和象牙器等,而有些墓穴内随葬品只有一两件豆、罐之类的陶器,有些甚至一所有。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农耕文明开始形成B.早期国家初具形态
C.建立了奴隶制国家D.已经出现阶级分化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三星堆文化

材料一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址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罍、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

——摘编自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七十年》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
2021-05-23更新 | 899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我国境内广泛分布,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开始交流频繁,并逐步移植到中原地区,融合到华夏文明中。这主要反映出中华文明
A.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B.发展中存在多源性特点
C.广泛分布在祖国大地上D.具有多元一体发展特征
2021-05-08更新 | 405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礼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玉琮四边雕刻良渚文化典型的兽面纹,近顶端的一侧阴刻有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的日月纹,器身局部残留有切割的痕迹。由此推断

A.良渚先民玉器制作技术最为高超B.大汶口文化较良渚文化更为先进
C.区域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流现象D.良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分封制度
5 . 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少其它类型的建筑遗址.但是时间越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若干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对此变化,解释最为适当的是
A.族长权威的萎缩B.族长权威的扩张
C.财产公有制强化D.私有财产制萌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tura和co/ere,本意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字根, 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种之意。”据此判断,中国的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
C.进入青铜时代的商朝D.封邦建国体制建立后的西周
2021-03-23更新 | 526次组卷 | 4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的生产者
②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
③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长江下游的文化遗存
④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已经迈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考古证明,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已经邦国林立,有的都城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
C.确立了成熟的政治体制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2021-01-29更新 | 35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原始人类由于采猎和自卫的需要,学会了使用工具。当时的采猎工具,后来有的兼用于农耕,如石斧、木矛,有的发展为专门的农具,如木矛改进为耒耜。”由此说明原始农耕出现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B.食物减少C.经验增加D.工具改进
10 .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B.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D.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2020-12-06更新 | 625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