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某文化遗存,有学者介绍说:“在区系内分布甚广,而以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为典型,两个遗址都保存有相对完好的聚落遗迹,可以帮助学者复原新石器时代北方民居聚落的大致面貌。”据此可知,该学者介绍的文化遗存是(     
A.兴隆洼遗址B.仰韶文化
C.大汶口文化D.红山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     
A.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B.石家河周围存在发达的贸易网络
C.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D.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遗址发掘墓葬随葬品数量统计表。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此时(     
随葬物品及数量墓葬编号或数量
半只猪架60号墓
猪头1头21座
猪头2头10座
猪头3头6座
猪头4头2座
猪头5头3座
猪头14头1座
A.畜牧业发达B.早期国家形成C.私有制产生D.神权色彩浓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A.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
B.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2023-12-14更新 | 50次组卷 | 5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大约1万年前,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人类逐渐由适应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在生产工具方面,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由此可知(     
A.农业是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特征B.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文明进步
C.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D.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
2023-11-16更新 | 1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社会贫富分化已出现证据的是(     
A.龙山文化出土了薄如蛋壳的黑陶
B.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米
C.仰韶文化姜寨遗址出土了黄铜片等金属物
D.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随葬品的数量多寡悬殊
7 . 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显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
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聚落级差”是指不同聚落之间规模及发展水平的差异。良渚文化中,余杭地区以莫角山巨型台基为中心的聚落,在礼制设施和高规格墓葬的数量与尺度上远超越其他,形成明显聚落级差,且呈现扩大化趋势。这体现了(     
A.良渚文化领先于其他文化B.早期城市的萌芽正在孕育
C.良渚文化区域性联系加强D.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陶寺遗址发现的城址规模宏大,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居住区,各区域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功能齐备。墓葬有大、中、小型,随葬品多寡不等,有大型石磐以及玉、石制作的礼器,也有的墓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B.早期国家不断发展
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D.阶级阶层分化明显
10 . 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     
A.具有多元一体特点B.深受外来文明的影响
C.呈现家国一体形态D.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