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面表格为尧舜禹时期相关史实的记载。

据此推断,该时期
A.出现了邦国林立的局面B.是我国可考信史的开始
C.开始逐渐进入文明时代D.具备早期国家基本雏形
2021-12-12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是关于尧舜的记载(部分)。据此可知,早期中华文明(       

记载

出处

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史记·五帝本纪》

文祖者,五府之大名,犹周之明堂

《史记集解》

归,格于艺祖,用特(“艺”是“祢”的异体字)

《尚书·尧典》

A.呈现出鲜明的理性色彩B.出现了祭祀祖先的习俗
C.蕴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D.展示了清晰的文化传承
2024-04-2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3 . 农学上,统计不同作物颗粒重量的术语是“千粒重”。据统计,粟米平均千粒重一般为2克米平均千粒重一般为16-34克。下表所示为1999-2006年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粮食占比。据此可推测二里头遗址(    

合计

粒数

11059

5687

1542

18288

粒数占比

60.5%

31.1%

8.4%

100%

A.稻米成为重要的粮食B.具备早期国家初始形态
C.存在来自南方的赋税D.出现较完善的社会分工
23-24高一上·山东青岛·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下表记载的内容出自《夏小正》。据此可知,以其为代表的古代历法(     
一月农率均田,农厥末
三月摄桑,委扬,采识,妾子始蚕,执养宫事
五月乃衣,启、灌蓝蓼,初昏大火中种黍,煮梅,蓄兰,叔麻,颁马
九月树麦
A.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B.体现自给自足的特征
C.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D.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2023-12-0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局属学校、青西、胶州等地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是古代文献对“万邦”时代的相关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万邦”时代(     
记载出处
(大禹)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庄子·天下篇》
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
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及汤之时,诸侯三千《战国策·齐策四》
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
蛮夷,五在中国
《史记·封禅书》
A.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B.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D.出现了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
6 . 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民主传统导致王位争斗B.部族战争助启夺位
C.启用暴力手段夺取王位D.启取代益最终登位
2022-12-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学习效率调研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20世纪20一40年代,我国学者对远古传说时代部落联盟集团的研究成果汇总。据此可知(     

学者

观点

蒙文通

以地域为主要思路提出了“江汉民族”“河洛民族”“海岱民族”的“三系”说

傅斯年

引入经济和政治因素提出了“夷夏东西说”

徐旭生

提出了华夏、东夷、苗蛮的“三集团说”并认为三集团在交往中逐渐形成汉族

A.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影响减弱B.早期国家的宗族血缘色彩淡化
C.区域性的民族共同体趋于形成D.各部族文明发展进程基本相似
8 . 下表是古籍中有关我国早期国家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     
文献记载内容
《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尚书·诏诰》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监于有段
《国语·周语上》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左传·宣公三年》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

A.历史文献记载必须经考古验证B.夏商王朝依天意而立国
C.夏朝存在具有一定的历史依据D.我国首创君主集权制度
9 . 下表是夏、商两朝王位传承情况。这反映了夏、商两朝(     
朝代君主数量代世存在时间
夏朝17君14世前2070- -前 1600
商朝31君17世前1600- -前 1046
A.中央政府权力增强B.王位更迭利于延长统治
C.王位传承方式不同D.家国同构色彩日益浓厚
10 . 下表所示是不同研究者关于商朝君主继承制度的研究成果(部分)。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出处
“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1917年)
“因妻子既多,乃有传子之制,由是而渐有嫡庶之分,渐生宗法之制。试观殷代后期……九代之中七代传子,是已非兄终弟及之制矣。”胡厚宣《殷代婚姻家族宗法生育制度考)(1944年)
“商朝继统法是以长子继为主,以弟继为辅。”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955年)
当时已有立储制度,提出“子继为常,弟及为变”的观点。李学勒《论殷代的亲族制度》(1957年)
A.商代继承方式广受学者重视B.考古发掘便于澄清文献中的谬误
C.商朝王位传承存在不同方式D.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