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据考古发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墓葬中,有大墓和小墓的差别。其中一组有七个墓,随葬品比较丰富,最多的达77件,最少的也有19件,都包括陶器、玉石器、猪头等;另一组只有四个墓,随葬品很贫乏,总共只有17件,为陶器、纺轮、獐牙等。由此可知,当时社会(     
A.手工技艺落后B.文化礼制产生C.经济发展落后D.阶级分化明显
2024-01-01更新 | 64次组卷 | 4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祭祀遗存,包括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出土了各种人物塑像、事神玉器以及造型奇特的彩陶遗物。这表明红山先民(     
A.原始生活受神权影响B.完善了宗教治理体系
C.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阶级分化的程度加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如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D.铁器时代
2023-03-10更新 | 59次组卷 | 32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畜牧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进步
2023-02-10更新 | 172次组卷 | 115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特点包括(     
①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②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的方向发展;
③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神权色彩浓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7-07更新 | 931次组卷 | 30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A.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B.神农氏画像石刻
C.会种植和栽培水稻D.西汉的耧车模型
2021-11-21更新 | 164次组卷 | 29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一个阶段,延续的时间很不平衡。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
A.采集、狩猎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磨制石器的使用D.开始使用火
2020-11-2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复原原始社会的历史成为可能,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出土文物出现在原始社会遗址中的是
A.骨针、骨贝、骨锥等器物B.绢片、丝带、起绒锦等丝织品
C.小件铜器、玉蚕等装饰品D.陶纺轮、彩陶、蛋壳黑陶等陶器
10 . 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开端的重要标志。我国历史上国家的初步形态出现于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