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你可以获得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天子诸侯卿、大夫
土地1000千亩150千亩100千亩60千亩
军队六军三军三军一军

①分封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的
②分封制度下,国王有至尊权威
③通过分封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分封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 . 下表所示是春秋初期周王室对部分诸侯的赏赐情况。这些赏赐行为(     
时期诸侯国事由赏赐
周平王时护平王东迁岐山以西之地
周惠
王时
平王子颓之乱
虎牢以东
酒泉之地
伐卫赐桓公为伯
周襄王时平王子带之乱阳樊、温、原等地

A.体现出严重的血缘偏向B.使诸侯国权利与义务相统
C.客观上加速了王室衰颓D.旨在强化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022-09-28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
C.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
2020-10-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商周时期有关史官职责的史料
商朝职责:一是掌管天文术数,负责天神与统治者之间的沟通,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二是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宣达王命、献书规谏等
西周设置了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右史(记事)

由此可知
A.商朝史官不能干预商王活动B.商朝史官受制于君主的命令
C.西周政治神权色彩有所下降D.西周史官不再参与国家管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西周政治制度的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最准确的结论是
记述出处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荀子·儒效》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殷周制度论》
A.强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隶属关系B.以血缘为纽带把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分封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D.周天子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6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夏商周时期的记载。据此可知,夏商周时期
A.君主集权趋势凸显
B.宗法等级体制森严
C.共主秩序得以维系
D.王室有效掌控边疆
2019-10-2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19年高三上学期联考阶段性诊断测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的简况,它说明分封制实质上重视的是
A.血缘关系B.姓氏关系C.地域关系D.官僚关系
2020-03-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普陀区2012届高三4月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
凡有功之诸侯大者地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通典》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
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
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9 . 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
时间事件
周襄王元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
周显王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
周显王四十六年韩、赵、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

A.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宗法破坏,等级不再
C.分封破坏,王室内讧
D.尊王攘夷,走向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