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夏网格纹鼎是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于1987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也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该鼎成为镇馆之宝的原因是其(     
   
A.见证了青铜时代的开始B.材质和政治文化的特征
C.造型美体现的技术水平D.结束了石器时代的历史
2023-10-0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关于夏启的继位,有多种说法,如表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出处记载
《战国策》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气
《史记》益让帝禹之子启
《孟子》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A.王位继承采用禅让制B.有比较成熟的文字
C.家天下局面开始形成D.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有关夏朝的部分史料。下述材料表明(     
史料出处
自馬至樂十七世,用岁四百七十一年《竹书纪年》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
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国语》
A.夏的存在有一定历史依据B.夏朝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C.夏朝具备了国家初始形态D.桀的暴政导致了夏朝灭亡
2023-08-2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禹之子)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
B.《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不可信
C.《史记》的内容都按照儒家思想修改过,不真实
D.《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表中的记载,可以认定的事实是(     

记载

出处

禹传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
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
益让帝禹之子启。《史记》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
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
A.禅让制得以完善B.中央集权制确立C.启武力夺取王位D.家天下局面开启
6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两则记载(     
A.相互矛盾,所以没有史料价值B.《史记》的记载更加严谨科学
C.角度不同,可佐证家天下形成D.《战国策》因成书早价值更高
2022-12-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选科)历史试题
7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两则材料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年代久远真相难以还原B.材料记载互相矛盾均不可信
C.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D.均认为“家天下”由此开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礼记·礼运》称禹之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为“小康”之世。前者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后者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这一变化是(     
A.从民主制向皇帝制的转变B.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C.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D.从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
9 . 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时闭式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等要素,体现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据此可推知该文化遗址(     
A.体现专制王权的出现B.标志中央集权初步建立
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表明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2022-11-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所谓夏朝,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邦统治下的众邦结成的部族联合体。夏后氏统治下的众多邦国,构成了夏代国家的领土范围。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自然形成的部族组织仍然是其社会的基本单位。这表明当时(     
A.君主专制受到了制约B.地方治理体系较松散
C.实行了内外服的制度D.确立了家国一体观念
2022-11-20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选科适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