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据考古发掘,二里头遗址西北部发现较大面积、较丰富的制陶遗存,这些遗存包括陶窑、存泥坑、泥坯、烧土、炉渣、变形陶器、大量碎陶片以及陶垫等修整工具;宫城西南角发现了近百平方米的骨角器加工作坊,其中部分存在砸击、切割、磨制的痕迹。这些考古发掘可以用来研究二里头文化时期(     
①手工业家庭式劳作方式     ②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③城市的布局及规划理念     ④手工业加工技术与组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2-12-0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考古人员在豫西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有生产工具刀、锛、凿等;武器戈、威、鏃等;乐器铃等;玉器数量丰富,风格独具,器形有圭、璋、琮、铖、刀和柄形饰等,多为礼器。该遗址出土的器表明
A.原始农业过渡到传统农业B.手工业产品以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C.礼乐制度的形成D.古代国家的建立
3 . 商朝王位继承先由兄终弟及,后向嫡长子继承制转变。周人最初是立子以贤,如文王以武王发为储君;在克商以后向立嫡以长转变,如成王的继位与即政。这些转变有助于
A.政治统治稳定有序B.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C.维护君主专制制度D.儒学的齐家平天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
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
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
2021-09-12更新 | 1872次组卷 | 36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5 . 自启继承禹王位始,王位世袭制下的政治权力交接方式发生改变,即以血缘亲疏为基础,王权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据此可知,王位世袭制
A.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发展B.阻碍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发展
C.与宗法血缘的关系密切D.避免了王位传承中的夺权现象
6 .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
A.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特征B.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C.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产物D.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
2020-12-13更新 | 623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夏朝初年,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表明(   )
A.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B.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C.夏朝王权威渐趋强化D.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