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如表为某文化遗存考古发掘的相关信息,据此推知该文化遗存是(        
时间分布房址器具粮食
距今约6100—5000年前后汶河流域、泗河、沭河、小清河中上游、淮河下游以北等地区。早期半地穴式建筑为主、少量地面式建筑、后期出现多间相连平房。灰陶、红陶、黑陶、酒具等。
A.仰韶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大汶口文化
2 . 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期的玉器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装饰品向晚期祭祀用品与首领饰物的转变,其大小、形制在晚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大型玉器以及大量随葬的玉器组合。这说明当时(     
A.宗教祭祀主宰生活B.人们审美意识萌发
C.玉器使用愈发普遍D.公共权力逐渐集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安徽省郎溪磨盘山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网坠、陶器、石制农业工具以及水稻、菱角、芡实等植物遗存和兽骨、螺壳等动物遗存,这见证了(       
A.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演进B.中华先民生产方式的多样化
C.当时社会的阶级分化现象D.各区域文明存在着交流互动
2024-06-03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4 . 甘肃境内的文化遗存丰富。马家窑文化墓葬中,男性随葬品多为磨制的石斧、石凿等,女性随葬品多是纺轮、骨针等。齐家文化葬墓中的男子一律位右直卧,女子则位左侧身面向男子。这些墓葬(     
A.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B.反映了当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C.证实了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进步D.表明了明显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
2023-11-2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正是基于良渚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等同时代遗址所反映的文明成就、社会发展状况、区域间的文化互动,考古学家得以确定中华文明形成于5000多年前。这主要说明我国(     
A.有文字的历史超过5000年B.远古文明呈现出中外交融性
C.早期国家的形成比较久远D.考古成果利于提升文明认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象征王权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现的巨大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表明
A.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B.国家组织形态在当时已出现
C.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D.早期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
7 . 下表为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南河浜遗址随葬品统计表。导致其差异的根源是(     

随葬品(件数)

中期墓葬(座)

晚期墓葬(座)

0件

9

0

1~5件

10

24

6~10件

0

18

11~20件

2

16

20件以上

2

3

A.阶级社会的形成B.社会贫富分化
C.早期国家的出现D.生产力的发展
8 . 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一般很难见到炭化的粮食作物遗存,而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后的许多遗址中都有一些完整的炭化粮食遗存。如图展示的是我国房县计家湾遗址出土的粮食种子,炭化粮食遗存的发现反映出当时(     
           
                             眼子菜
A.古代农业耕作技术发展显著B.古代粮食保存技术日益进步
C.中原农业生产注重因地制宜D.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2023-12-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据考古发现,山东泗水龙山文化墓地的65座墓葬中,仅1座两梆一棺墓,随葬陶器有鼎、罐、甋、鬶、蛋壳陶杯等130件。中型墓24座,只有一棺,无椁,随葬器物有陶冥器鼎、蛋壳陶杯、豆、杯等25件。小型墓,无棺椁。这可用于印证该时期(       
A.墓葬的等级由生产能力决定B.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公共权力呈现不断加强趋势D.已出现阶级分化的现象
2024-04-2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 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 3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