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由此可知(       
A.区域间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
B.早期文明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自然神灵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2 . 如表为原始社会晚期部分基葬发掘情况。表中内容反映了原始社会晚期(     
时间遗址情况
距今8000年前后河南舞阳贾湖发现大量的柄形器(权力地位的象征)、叉形骨器、龟灵占卜、太阳纹陶器等宗教用品
距今6000年前后陕西西安姜寨遗址东、南、北三面都有人工挖成的防御性壕沟
距今40000年前后山西襄汾陶寺村遗址有王墓、观象台、宫殿、仓储区手工业区等
A.公共权力不断加强的趋势B.私有制的产生和贫富分化
C.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D.氏族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21年,天津市蓟州区太子陵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成果,证实了天津地区具有不少于10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是华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早期人类繁衍生息、连续交流演化的重要区域。这次考古发掘成果
A.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历史B.可以证明天津农业的起源
C.能够印证同期天津史文献D.说明当地生产力水平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     

A.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B.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
C.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D.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
2024-03-07更新 | 30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5 . 下面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这可用来说明,古代中华文明(       

A.主体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B.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
C.具有明显同源一体的特征D.源于自成一体且多元复杂的地理环境
2024-01-02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湖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浙江良渚地区近年发现了大量古文明遗址,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中有水稻、蚕豆、花生、芝麻等农作物,以及丝麻纺织物,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据此可知合理的推论是
A.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
B.良渚文化已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黄河流域文明并非中国文明源头
D.南方文化已经受到北方文明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目前红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的农耕器具主要以石器为主,用于整地、翻土、收割和加工的农耕器具都是配套出土的,一般包含石斧、石锛、石铲、石锄、石镰和石磨盘等,以及红山文化特有的典型掘土工具-耜,大量的出土农耕器具,体现了红山文化时期(     
A.征服和改造自然能力提高B.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C.已具有完备农业生产结构D.农具生产趋于标准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山西临汾的陶寺古城遗址总面积约有280万平方米,城址中发现有大型宫殿建筑、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礼仪建筑、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大型仓储和下层贵族居住区等。这反映出该遗址(     
A.具有了初步的国家形态B.处于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C.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代表黄河流域文明最高水平
9 .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坟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     
A.可用于研究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
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
10 .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周边存在大规模水利系统,河道、灌水孔、排水槽,规划有致;存在众多宽大田埂,纵横交错,蔓延近8万平方米。在古城核心莫角山南侧还发现了20万公斤的稻谷堆积;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统治阶级主导农田管理和经营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农业技术精耕细作的特征初显D.阶级分化已经日益明显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