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2023年1月,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村西发现了一处距今大约1.32万年的人类遗址。出土的陶片质地均匀、器型规整,胎土掺杂着植物茎秆,属于典型的夹炭陶工艺。该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一些鹿类和鸟类的骨骼表面存在切割等痕迹。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     
A.呈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点B.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领先与发达
C.提供了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证据D.印证了渔猎是食物的唯一来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由此推知,良渚文化(     
A.生产力水平进入青铜时代B.存在较大的组织动员机制
C.迈入高度成熟的阶级社会D.民俗与宗法观念交织融合
2023-05-16更新 | 255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遗址群内,相继发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清理出稻田遗迹。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①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流域下游一带
②遗址规模大,数量多,已经显示了社会等级
③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④为研究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提供重要史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4 .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遗址出土了600余件带有刻画符号的陶器。刻画符号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了狩猎、捕鱼、网鸟、种植、养蚕、编织、饲养家畜、记事记数、天文历法、地理位置等内容,反映了原始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各方面的特色。这可以用于研究(       
A.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B.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
C.农耕文明的多元一体D.长江流域的领先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下图是海南陵水桥山遗址出土的史前人类使用的磨制石纺轮。这可用来说明,海南(     
A.石器时代人们嗜好装饰品B.新石器时代纺织业的发展
C.先秦时期奴隶的辛勤劳作D.旧石器时代农耕生活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甘肃齐家文化的皇娘娘台遗址中发现有一座成人合葬墓,一男二女。男性在正中仰卧,左右两侧各有一女性,均为侧身曲肢,面向男性,卧于棺外。这一时期(       
A.人们开始大量使用陶器B.氏族公社联合形成部落
C.熟练掌握青铜铸造技术D.仰韶文化处于发展高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公元前5000年以来中国主要新石器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这说明,我国
A.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B.先民活动受到地域限制
C.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D.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征
2021-11-07更新 | 467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使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得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阅读相关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水稻遗存,距今约1.2万年;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了炭化稻米,距今1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贾湖遗址证实,中国早在距今9000年时已有礼制活动。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礼器并形成相应礼制。中国象形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甚至更早。河南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提供了8000年前早期先民开始探索文字的线索。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这表明中国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已开始育蚕制丝。

——摘编自袁广阔《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材料二   大约距今5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就接受了起源于西亚地区古文明的制作铜器、栽培小麦、饲养黄牛和绵羊等新的技术。与此同时,起源于史前时期中国的稻、粟、黍的栽培也向西亚和其他地区传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在接受了西亚地区传来的冶金术后,对其加以消化吸收,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发明了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的技术。到了夏、商朝,青铜容器制作工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青铜文明。

——据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材料三   2004年以来多家单位合作对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出土了罕见的金、银、铜、铁、玻璃、豪华二轮马车等殉葬器物,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揭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西戎文化、秦戎关系、古代北方民族史、中国科技史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据杨维军《探索文明起源需要多方发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史料价值并说明你的依据。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2023-11-20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学者指出,公元前四千年中国存在的区域文化带有内蒙古长城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这些文化彼此相互作用。这表明
A.不同文明的交融互动最终促成了国家的形成B.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
C.地理的复杂性与分层性奠定中华文明的基础D.中华文明由黄河流域向周边逐渐扩展
2020-12-06更新 | 627次组卷 | 27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