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下表为学生进行“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3-11-0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远古时期,伏羲氏有网罟之歌,反映人们用网捕鸟、捕鱼的情形;朱熹氏作乐用来调和阴阳,生育万物;葛天氏之乐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炎帝作乐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据此可知,远古之乐
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
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D.具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古、传说和中华文明探源截止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各地发现的具有多种文明因素的史前城址的总数已达到50座左右,它们大都集中在公元前二三千年的一段时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长江中游的两湖平原、长江上游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河套地区。对于这众多古城,不少学者意识到它们与传说中“五帝”时代林立的邦国(或方国)是相吻合的,它们应该就是这众多邦国(或方国)的都邑。从这个认识出发,学者又或赋予龙山时期这些邦国(或方国)以“都邑国家”或“城邦国家”的称呼,并认为其时社会已进入了初期文明社会。

——沈长云张渭莲《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



(1)依据所学,补充两处材料中没有列出的区域的史前城邑遗址。
(2)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关于“五帝”时代的古史传说对于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意义。
2023-09-10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定位考试历史试题
4 .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其中具有规模的绿松石手工业作坊可能已经开始形成链条式生产模式。据此可知(     
A.初期王朝国家具有一定的体能B.原始聚落水平呈现等级差异
C.手工业是早期文明产生的前提D.早期国家城市布局相对合理
2024-01-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我国远古之乐(部分)主旨内容的概括。据此可知,远古之乐
创作者内容
伏羲氏朴实地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用网罟捕鸟、捕鱼的情形
朱熹氏用五弦瑟作乐,调和阴阳,求雨抗旱,期盼获得收成
葛天氏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诉说尊重自然规律的心愿
炎帝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
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
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D.渗透了一定的美学思想
6 . 《史记·夏本记》记载,禹死后传位给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为恰,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这段记载说明,在禅让制下(     
A.禹直接传位子启破坏了规则B.继承人需要得到诸部落认可
C.启的行为违背了禅让的规则D.益主动让贤体现了高风亮节
2023-10-25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7 . 二里头文化的出现让周邻同时期考古学文化显示出万马齐喑的局面,如东方的岳石文化、北方的下七垣文化、东南的马桥文化等,甚至远至长江中游地区,都缺乏二里头文化那样的高级产品,原本发达的制陶业等手工业也呈现出粗鄙化的趋势。这体现出当时的中国(       
A.早期文明发展呈现集中态势B.中原地区领先地位日益明显
C.夏王朝垄断了手工业的生产D.文化多元发展进程遭到阻断
8 .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不断深入。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

年代(距今) 地区长江上游黄河上游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西辽河
5800—5300
5300—4700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小河沿文化
4700—4300庙底沟二期文化
4300—3800宝墩文化齐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钱山漾广富林类型雪山二期文化
3800—3500三星堆文化寺洼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马桥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里岗文化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可能都已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了并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

——摘编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三   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占卜,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筒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

——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黄河流域哪些考古文化遗存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化传承?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征。
(2)据材料三,指出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科学解读二里头文化,还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9 . 下图是《早期王朝时代的资源分布与重要遗址》,读图推断正确的是(       
A.铜是主要日常生产生活资料B.水路交通决定城址分布
C.二里头文明辐射范围广D.早期王朝统一南北邦国
2023-09-0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返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资料来源:《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遗址中部发现有数十块夯土基址,大的长宽约百米,小的长宽约二三十米,形成一个规模虎大的宫殿区。宫殿周围有一般的房址、客穴、水井、道路和灰坑,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骨角器、蚌器与少量的青钢器和玉器等。此外,还发现一批中、小型墓葬,随葬有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和石器等。在遗址南部发现有铸钢陶范、坩锅碎片、钢渣和红烧土块,表明这里原为冶铸青铜器的作坊区。北部发现有陶窑,为制陶作坊区。东部发现有骨料、骨质半成品和磨石,应是制骨作坊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候师二里头:1959年——1978年考古发掘报告》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材料二中二里头遗址有哪些发现能够体现早期国家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根据两则材料推断出二里头遗址为夏文化遗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