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     
A.具有突破政治结构的血缘纽带的趋势B.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具有导致西周灭亡的趋势D.所封土地名义上归国王所有
2 . 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的“顽民”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八师驻守。同时西周又分封了周公儿子到鲁地,分封姜子牙到鲁国北部。西周此举
A.确立了贵族世袭的特权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
C.旨在加强控制东部地区D.适应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3 . 据考证,商朝可辨别的方国有150余个,方国大多是聚族而居;西周共有71个诸侯国,诸侯国人口结构复杂,由周人、土著居民、外迁殷人以及其他附属国的部族混合而成。这反映出(  )
A.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D.西周统治区域的扩大
4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一般采用棒禄制度,各国任用官吏和挑选常备兵,一般是发放粮食、布帛,用黄金赏赐功臣在战国时代也是常见的。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战国时期
A.等级制度逐渐被废除
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分封制度的瓦解趋势
D.君主对官员的控制减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瘘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及影响。
2023-10-1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致远实验学校、固镇县汉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分封”的这一变化
A.建立了中央集权治理秩序B.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
C.改变了原有社会治理结构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7 . “王臣”在商周原为王室所有,在王室左右活动。到西周晚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臣”已用来指代自王以下整个周王国里的人。其内涵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渐趋衰落B.下层民众的身份跃升
C.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D.天下一同的观念认同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下》

材料三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之间有何关系?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021-01-29更新 | 25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武汉江夏区山坡中学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受封对象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1)结合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   西周分封制地图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3)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2020-07-22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衔接点01 分封制-2020年【衔接教材·暑假作业】初高中衔接历史(部编版)
10 . 商朝中期以前,兄弟之名先后骈列,并无上下贵贱之别。但到了商朝晚期,有“少子辛,辛母正后,故立辛为嗣”的记载。(见《史记·殷本纪》)这种变化可说明
A.“家天下”局面形成B.外戚势力开始萌发
C.嫡长子继承制确立D.父死子继成为定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