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     
A.具有突破政治结构的血缘纽带的趋势B.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具有导致西周灭亡的趋势D.所封土地名义上归国王所有
2 . 据考证,商朝可辨别的方国有150余个,方国大多是聚族而居;西周共有71个诸侯国,诸侯国人口结构复杂,由周人、土著居民、外迁殷人以及其他附属国的部族混合而成。这反映出(  )
A.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
C.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D.西周统治区域的扩大
3 . 西周建立后,周公营建洛邑,将商代的“顽民”强行迁移到这里,以军队八师驻守。同时西周又分封了周公儿子到鲁地,分封姜子牙到鲁国北部。西周此举
A.确立了贵族世袭的特权B.旨在控制前王朝的残余势力
C.旨在加强控制东部地区D.适应了政治中心东移的趋势
4 . 西周时期的金文族徽大多为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殷遗族氏标记。如图为西周金文族徽地域分布变化图。这一分布变化反映出西周时期(     
A.青铜铭文逐渐走向普及化B.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瓦解
C.贵族阶层等级秩序的消融D.分封体制促进了族群交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商时期,王的重臣多出自诸侯,他们是各地宗族势力的代表,形成了“国有共主,而政归于四方”的局面。周初则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周王所分封的诸侯来自王室、功臣、先代贵族,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这一变化(     
A.扩大了大一统国家的规模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D.推动了“天下为家”时代的到来
6 . 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分封”的这一变化
A.建立了中央集权治理秩序B.扩大了西周统治区域
C.改变了原有社会治理结构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7 . 商代,商民族与上帝神的关系被“拟血缘化”,形成“父(上帝)·长子(商王)·子(民众)”的关系结构,商王是“诸侯之长”。西周在这一结构之外,又构建了“天·天子臣”的新关系,创造了“二元结构”,周王成为“诸侯之君”。这一变化表明西周
A.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削弱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形成了官僚与贵族共治的局面
8 . 王国维《商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大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股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这一变化
A.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B.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C.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D.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9 . 西周建立后,前代商王朝与“四土”方国间“莫敢不来王”的归附臣属关系,变为了地方诸侯“莫不事王”的政治关系。这一变化表明,周代
A.结束了商代地方分权制度B.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控制
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D.消除了地方分权割据隐患
2019-09-05更新 | 448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南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商朝的神,始终不脱宗族神、部落神的性格,而西周却出现了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必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天命观树立了君主权威B.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
C.宗法制维系了等级秩序D.礼乐制加强了中央权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