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A.黑陶B.彩绘陶器C.玉器D.骨器
2023-07-10更新 | 2794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3·河北·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2 . 张家口尚义四台遗址文化遗存分为五组。第一组出土了打制、磨制石器,第三组发现了炭化的粟与黍,第一至四组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址,五个组都出土了陶器。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兴隆洼遗址D.二里头遗址
2023-12-20更新 | 1897次组卷 | 9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前期墓葬中的高级玉器大多集中在太湖以南的反山墓地,后期则集中在太湖以北的寺墩墓地,特别是后期的寺墩墓地3号墓出土了33件大型玉琮,同时期其他墓葬中则只有1~3件玉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已有了
A.严格的等级秩序B.发达的手工制造C.尖锐的阶级对立D.明显的贫富分化
2022-05-27更新 | 633次组卷 | 7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祭祀遗存,包括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等,出土了各种人物塑像、事神玉器以及造型奇特的彩陶遗物。这表明红山先民(     
A.原始生活受神权影响B.完善了宗教治理体系
C.把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阶级分化的程度加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河北唐山·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起源于距今约7000年前的卯榫结构是中国木质古建筑常用的结构,其特点是在木构件上采用凹凸连接方式加固物件,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下列最有可能较早大量运用卯榫结构的遗址是(       
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
C.殷墟遗址D.二里头遗址
2024-03-13更新 | 34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01)(12+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考古大发现的时代,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的重要史前遗存,如辽西红山文化的祭坛、山西襄汾陶寺史前墓地、山东大坟口文化刻符陶器、良渚文化大型祭坛与大型墓葬相继被发现。这些史前遗存的发现(     
A.可用于研究北方早期国家的形态B.说明早期文明具有继承性特征
C.表明奴隶制经济已经走向了繁荣D.折射了新石器时代灿烂的文明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
C.畜牧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进步
2023-02-10更新 | 170次组卷 | 115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8 . 考古工作者在良渚古城南北主干道的钟家岗古河道中获得北方传统作物遗存粟米7粒、枣核1粒。这一发现说明当时(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征B.南北方的农业经济相似
C.早期国家势力向北扩张D.区域文化可能存在交流
9 . “江汉汤汤”出自《诗·大雅》,反映了江汉地区青铜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考古发现:江汉商周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均有地域文化特色,是在吸收中原文化后的发展和创新。这表明早期中华文明的特征是
A.多元一体B.满天星斗C.全面辉煌D.源远流长
2024·河北邢台·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图1、图2是距今4700年至4100年的河南郝家台遗址出土的部分农作物遗存,通过分析鉴定可知,郝家台遗址农作物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稻和大豆。据此可知,当时郝家台地区(       

       

图1                                             图2

A.具有仰韶文化的特征B.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C.是原始农业的发源地D.以石器锄耕方式为主
2024-03-26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