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D.文字的使用
2023-06-11更新 | 8365次组卷 | 40卷引用:广东省四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2023-06-21更新 | 5924次组卷 | 37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
2021-09-27更新 | 5078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这一时期(       
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
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
2024-01-24更新 | 116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普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考古资料显示,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遗址的数量较此前旧石器时代遗址明显增多,并且分布得异常密集,呈显出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氏族公社尚未产生贫富分化B.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
C.长江流域各邦国的规模较大D.定居使生活渐趋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根据考古学者的统计和估算,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高台、内外城墙,以及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需要约1200万立方米的土方量。若按照1万人每年劳作200天计算,上述工程约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此外,还需要有更多人为这些劳动力提供后勤保障。良渚古城的修建得益于(     
A.农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形态的成熟
C.金属工具的使用D.奴隶的辛勤劳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大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     
A.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B.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
C.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D.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部门
22-23高三上·江苏镇江·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约4300年—3900年)发现墓葬1000余座。约占90%的小墓几乎没有随葬品,而9座大墓都是男性,随葬品达一、二百件。该现象反映当时该地区(     
A.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B.已迈入母系氏族社会
C.发动战争以掠夺财富D.具备国家的成熟形态
2022-09-09更新 | 943次组卷 | 2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广东专用)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遗址中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当时
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C.区域文化交流频繁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
2022-04-15更新 | 900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