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诸侯国实行“一国三卿”制,“大国(公侯之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伯国)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子、男之国)一卿命于天子,二卿命于其君”。这表明西周时期(     
A.地方官吏由中央政府任免B.周王注重对地方的控制
C.诸侯国完全模仿中央官制D.官僚政治等级秩序森严
2 . 陕西晋侯墓曾出土了大量带铭文的青铜器,其中一件青铜编钟铭文记录了晋国和西周王室曾联合征讨一个名为“夙夷”的部落,这表明当时(       
A.宗法制度已经遭到部分破坏B.周王室的控制力逐步衰弱
C.游牧部落严重威胁边疆稳定D.分封关系有利于拱卫王室
2022-08-02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周幽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各地诸侯以为犬戎进攻,都带本部兵马急来救驾,诸侯们在得知无事后愤然而归。这就是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典故。该典故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西周统治尚能维持B.分封制趋于崩溃
C.中央集权统治强化D.周幽王昏庸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分封并不只是周人殖民队伍分别占有一片东方的土地,而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遂逐渐演变为春秋的列国制度。”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     
A.具有突破政治结构的血缘纽带的趋势B.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C.具有导致西周灭亡的趋势D.所封土地名义上归国王所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22-07-08更新 | 6682次组卷 | 258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西周分封制下,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天子不仅有着授民授疆土以及论功赏赐诸侯的职分,而且还利用“互惠原则”以“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们的绝对忠诚,从而更好地完成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这反映了西周(     
A.宗法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B.国家治理的集权特色凸显
C.利用利益分配来维系王室统治D.政治统治基础的不断扩大
8 . 周成王即位后不久,纣王子武庚勾结周武王的弟管叔、蔡叔等发动叛乱,周公东征,诛杀武庚、管叔,平定了叛乱。《左传》载:“昔周公吊(吊:伤、叹息)二叔(此指管叔、蔡叔)之不咸(与贤通义),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了(     
A.分封制导致地方叛乱B.周初实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C.周成王破坏了宗法制D.君主集权体制的严重隐患
9 . 者减钟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青铜乐器,它不仅型制、工艺近似中原,铭文体例也与周王室的铜器相似。这一现象说明(       
A.传统的政治秩序已经崩溃B.中原文化影响至周边地区
C.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消失D.各诸侯国的改革运动兴起
10 . 西周克商使周人夺得了国家政权,但周代国家结构形式的建立是通过推行分封制,并使之与宗法制配合,形成了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的等级制结构形式。周初的这些举措(       
A.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B.巩固了周王的统治秩序
C.本质上是官僚政治的体现D.将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