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高庙遗址主体遗存属新石器时代,为典型的贝丘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少量的玉器,6千余种水陆生动物遗存,以及包括白陶在内的表现宗教题材的精美陶器。以白陶为指征的文化因素从沅水山地起源,向外传播、扩散,影响到淮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对我国史前及后世精神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出土陶器上的以獠牙兽面、凤鸟、八角星和太阳为主要母题的戳刻纹饰图案,是我国史前人类的艺术经典和思想宝库,也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艺术高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元素的构成具有重要价值;高庙文化分布于河谷和平原山前地带,是长江中游史前农耕社会饭稻羹鱼的典型代表,为考察我国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证。

——摘编自俞慧友《高庙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重要遗址之一》

材料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遂宁段和涪江流域绵阳段发现2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发现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等数百件典型的石制品。此外,遗址也发现了数十件动物化石,初步判断有底、牛、马等大中型草食类动物。“⋯⋯桃花河遗址面积大、发现遗物多、密度高,应该属于基本营地或中心营地⋯⋯”工具多以砾石或断块为毛坯,采用锤击法加工,多见单边、单向修理,整体上属于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范畴。

——摘编自周洪双《新发现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空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掘高庙遗址的史料价值,并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性建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区别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斑纹陶文化聚落复原图


——摘编自【美】布赖恩·费根《世界史前史》

材料二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由于剩余产品的增多以及交换的经常化,部落首长和家族长便利用担任公职的便利条件,在对内分配产品和对外交换中,把一部分集体物品据为己有,从而出现了私有财产。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生产劳动日益个体化,出现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从而进一步瓦解了氏族部落的公有制,使父系大家族公社日益走向解体,个体家庭逐步成为社会基本经济细胞。这种父系氏族、父系大家族的公有制,逐步过渡到个体家庭所有,使私有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到这时,私有制终于基本形成。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该文化遗址中呈现的经济和生活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当时社会发生变化的原因。

3 . 材料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相继发现了彩陶文化与黑陶文化。近期研究表明,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彩陶文化又称仰韶文化,广泛分布于山东以外的华北地区,而在甘肃持续时间最久。其最重要的遗址位于西安附近的半坡村。这种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红黑二色的大型陶瓶,上面往往绘有粗犷醒目的几何图案。以山东龙山文化为代表的黑陶文化,与彩陶文化覆盖的地区相同(出了西北一隅),另外还延伸到山东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种黑陶薄而有釉。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良渚古城城墙分布范围示意图


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
2022-03-25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史料阅读的读、析、解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辽宁营口出土的金牛山文化表明早在28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栖息。在朝阳市喀左县、沈阳新乐遗址、大连旅顺郭家村都发现过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新石器时代,在这里居住的除汉族的先人外,还有东胡、肃慎等民族的先人,辽宁因此形成了与中国中原古文化既有内在联系,又有自己特点的北方古文化区系。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二州之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面设置郡县,在辽宁地区设置辽东、辽西、左北平郡明代时为辽东都司,明接管元对辽宁的统治后,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以冶铁、制盐为主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当时本溪已成为全国闻名的三大冶铁中心。明朝中叶,女真人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奖励移民开垦,关内大量移民涌入,耕地面积再度扩大,使辽宁成为当时重要的粮食调出区之一。

——摘编自朱诚如主编《辽宁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辽宁地区发展史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辽宁地区获得发展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三星堆文化

材料一   1929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了大量玉石器,1986年对三星堆两个祭祀坑进行发掘,出土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等文物一千余件。三星堆遗址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是一个拥有青铜器、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文明;其城址规模很大,表明三星堆已步入国家门槛。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了桂圆桥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前后相承、延续不断。

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青铜器显现出以尊为首,与罍、瓿、盘形成组合的礼器系列。其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青铜神像、神树等带有神异色彩的器物,表明这个古蜀王国独特的宗教信仰体系和神权、政权一体化的系统。

——摘编自段渝《三星堆与巴蜀文化七十年》等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是夏、商文化的传播或分支;也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虽然受到中原文明较多的影响,学习和吸纳了中原青铜器和陶器中的某些形式,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具有明显的自成体系的结构框架,因此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古代长江上游的一大文明中心。


从材料二中选择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运用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及所学,对其进行论证。
2021-05-23更新 | 898次组卷 | 9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2022年高考历史二轮分层训练(全国通用)-解密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所示为某学者绘制的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传播路线图。


——摘编自侯亚梅《水洞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风向标——兼论华北小石器文化和“石器之路”的假说》

材料二   在距今35002200年前,欧亚大陆两端东西方文化元素交汇融通的频率和强度进一步增强,此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已经由亚洲北部转换到亚洲中部干旱区的绿洲路线,东西方文化、思想和技术通过这条绿洲路线不断碰撞和融合,迸发出创新的火焰,为全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编自董广辉、李若《丝路之前的东西方交流》


(1)若要证明如图结论成立,你认为应依托哪种方式获取哪种类型的史料?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旧石器时代到距今2000年前东西文化交流传播状态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中国因素。
2021-05-03更新 | 297次组卷 | 6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有人认为,与黄河流域相比,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的发展影响不大,然而近年来大量的发现说明并非如此。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以环太湖地区为主。该文化于1936年首次在杭州附近的余杭县良渚镇发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良渚遗址,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的遗址群片区内,相继发现良渚文化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2009年以后,在这片区域清理出稻田遗迹,发现大量碳化稻米,并探明良渚古城外围上游的11条水坝,与先期发现的长堤遗址共同构成了良渚古城的治水体系。良渚文化的考古学研究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摘编自刘莉等《中国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早期青铜时代》


(1)据材料概括良渚文化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文化的发现在考古学上的价值。
2021-01-24更新 | 1535次组卷 | 16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一轮巩固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