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图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自北向南出现的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该图展现了(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B.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D.南北文明各自孤立的发展
2023-03-10更新 | 46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考古研究表明,距今五千多年的良渚先民设计了一整套标志身份的玉礼器,如下图中的玉琮象征神权,玉钺象征军权等。玉礼器的制作使用表明良渚社会
A.能够使用铁制的工具B.出现农耕和定居生活
C.已初步具备国家形态D.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2022-05-31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出土的彩陶中可见少量写实性画面,其中《鹳鱼石斧图》(示意图如下)最为典型。有考古学家认为这幅画最发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鹳衔鱼和石斧这两类不相干的事象一并画在专门为装殓成人尸骨的陶缸(棺)上。由这一疑问可以推断,此画反映了(     

A.墓主人生前的事迹成就B.渔猎是当地主要生产方式
C.原始绘画艺术的集大成D.仰韶文化诞生了早期国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右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6 . 姜寨聚落周围是垛沟,良渚古城周围是城墙。对比分析下面两图,从防御的角度看,良渚古城城墙的构建说明(     
A.国家已经产生B.阶级分化十分明显
C.初始文明出现D.部落纷争已经出现
7 . 中国方言是汉语的分支。中国地域广阔,汉语的方言众多。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如下图所示。这体现中华文化
A.种类丰富和多元一体B.不断传承和与时俱进
C.求同存异和人文精神D.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
2022-06-05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左)为新石器时代某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牙雕蚕纹盅木质蝶形器,学术界据此推断中国养蚕缫丝业出现的时间距今约7000年。该文化遗址位于图(右)中的
A.AB.BC.CD.D
2022-03-24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浦江中学、长兴中学、余杭高中三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发现于陕西临潼的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图反映出姜寨文明的特征是
A.种植玉米,兼有饲养家畜B.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明
C.阶级出现,形成早期国家D.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
2022-01-24更新 | 527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公元前3000~前2500年我国文化发展形势图。这主要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华夏认同观念产生D.南北文化均衡发展
2022-02-02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