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安徽郎溪县磨盘山文化遗址的早起阶段(距今约6200—5300年)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其中渔网网坠所占比例很高,猪、鱼等仿生形器物独具特色,水稻、莲子等植物遗存和鹿、野猪等兽骨、螺壳等动物遗存的空间分布广泛。据此可知,磨盘山的先民们(     
A.生活平等而富足B.深受良渚文化影响
C.生计方式多样化D.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2 . 距今约5300—4500年前的屈家岭遗址位于今湖北省京山市,此前已发现长江中游地区最早的稻作遗存、大量的陶器等。经过近3年的全面调查和系统发掘,屈家岭遗址新发现迄今我国最早的水利设施。据此可知,当时的屈家岭(     
A.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形态B.先民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C.生产领域分工日益专业化D.农业的发展优于黄河流域
2024-08-0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距今约60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该遗址发掘出土玉器、边角料和玉料等1100余件、石器500余件,玉石器技术有切割、打磨、镂雕、钻孔、抛光等,其中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些玉石器(     
A.说明社会阶级的分化日益明显B.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C.展现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D.标志着国家初始形态的基本具备
2024-07-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考古学上看,中原仰韶文化晚期的城市文明有如表所示的三个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形成的必要前提是(     
人口大量集中于中心聚落,出现了早期的城市和城乡一体的新型区域聚落布局
在中心聚落中开始出现了分区规划的城市建设理念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A.工商业得到独立的发展B.集市在中原大量兴起
C.农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D.小农经济的高度发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考古研究,西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很多窖穴和陶罐中存有一定的粟、黍以及成套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石斧、石刀、石铲、石锄等;而在河北、河南、甘肃、内蒙、辽宁等地也差不多有同时期类似甚至更多的碳化谷物和生产工具的发现。据此可推知,当时(     
A.粟稻是当时主要食物B.农业起源呈多源趋势
C.原始农业有较大发展D.人们以食物采集为主
2024高三下·辽宁·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4年春,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了“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如图是其中的部分展出文物。由此可见(     

①龙文化的传统源远流长   ②龙的形象始终代表中国古代皇权
③龙文化的载体多样广泛   ④龙的形象逐步成为中华文明象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4-23更新 | 161次组卷 | 10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之一,在柳湾马厂类型墓地中随葬的粗陶瓮内普遍装有粟,M339中4件粗陶瓮都盛满粟粒,鸳鸯池M134内一件大陶瓮中所盛的粟,按照陶瓮容积计算可达66.9公斤。这些考古发现(     
A.说明当时贫富分化现象严重B.印证当时已经出现定居生活
C.显示了农业生产的分工细化D.标志着早期国家的雏形初显
2024-02-2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考古发现,裴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和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出土了大量的石质工具,即石磨盘和石磨棒,石磨盘不但制作精良,而且形制也规整多样,同时发现的还有一定数量的谷物粟、稷及油菜籽等。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黄河中上游地区(     
A.经济文明一体化发展B.已出现粮食加工技术
C.农作物种植种类繁多D.家庭手工业较为发达
2022-09-08更新 | 676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