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022·北京东城·一模
1 . 私人藏书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私人藏书兴起。《庄子》记载“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多方,其书五车”,孔子“藏书于周室”。《汉书》记载:孔子晚年整理典籍,创立了“为之作序”、“言其作意”的文献整理方法。《墨子》记载“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韩非子》记载“今境内之民……藏孙(武)吴(起)之书者家有之”。

材料二隋朝的私人藏书以许善心、柳辩二人最为著名,他们都藏书近万卷。唐朝的藏:书种类包罗万象,藏书万卷以上者近20人。隋唐藏书家还参用自己的藏书进行目录编纂工作。

——摘编自吴修琴《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发展述略》等

材料三在目录学领域,私人藏书目录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材料来源之一。很多的学术典籍虽失传于政府书库馆阁之间,却往往可以在私人藏书中一窥堂奥,因此不少私人藏书目录成为后世国史编纂的重要参考。

——乔楚《古代私人藏书目录与政府藏书目录书写原则比较》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隋唐私人藏书与春秋战国私人藏书的差异,并分析推动这两个时期私人藏书发展的历史原因。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分析古代私人藏书的文化价值。
2022-04-10更新 | 648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2022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湖南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才流动激荡的时期:在这古今变革交汇的特殊历史时期出现了很多的政治空隙,这为人才自由流动提供了前提条件;天人关系问题上逐渐实现了从“重人”到“重天”的转变,逐步确立起以人为本的处事原则;由于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宗法制的动摇,人身依附关系得以削弱,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人格的独立,特别是“士”的解放;“士”四处奔走,在流动中,除少数人是追求某种理想外,多数则企求步入仕途;各国征伐不止,人才便受到普遍重视……这一时期的人才流动不仅表现在国别之间的横向流动,更重要的还表现在人才由一个阶层向另一个阶层转变的纵向流动。

——摘编自娄金香、李亚光《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才流动论述》

材料二   民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有似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但又不同于春秋战国。相同的是国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不同的是国外还有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处于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士”族,有着非常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所想,无不是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很少关注个人的名利得失。他们有着高尚的情操,远大的抱负,只要是能强国富民的,他们都全力以赴。处于新旧文化交替的时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不断接受和探索新的文化。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又有帝国主义压迫,所以涌现了很多有识之士立志报国。

民国时期高校教师流动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教师在高校内部纵向的职称晋升和在不同学校之间的横向流动;第二,教师在高校系统和社会上其他系统(主要是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流动。前一种情况可视为是系统内的流动,而后一种情况则是跨系统的流动。抗战爆发后,还出现了从北方向南方(西南)的区域流动。

——摘编自李强华《民国时期教育及人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和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的异同
2021-12-24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监测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