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儒家学说虽经多次变衍,但其基本宗旨仍一脉相承,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民本主义的凤凰扬起它强劲的双翼。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从逻辑关系看,前者是后者的哲学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政治延伸。

——摘自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既彼此交锋,互相论战,又彼此渗透,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学术上的欣欣向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秦朝建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自由读书著书之风很快消失,“焚书坑儒”、刘项“不读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现象相继出现。所以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是一种在历史夹缝中的自由。百家争鸣既不可能出现在战国前,也不可能存在于战国后,只能是战国时期历史的绝唱。

——摘编自岳庆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与自由读书著?书之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述春秋战国时代民本主义在儒家学说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核心特征,并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023-01-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华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兴盛于战国的百家争鸣导致了古代中国思想界认识领域的全面活跃,为民族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一种特有的、全新的思维模式。在争鸣中形成的儒、墨、法、道等学派,影响了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体系和社会生活。直到近代西方思想传入中国之前,这些学派的思想一直为后来者所继承。……为了给统治阶级提供改革方案,寻求出路,百家争鸣的思想家纷纷用现实主义、人文主义的眼光,深入探究各种政治原理,并将思维的角度置于天人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这标志着人类精神的觉醒。

——摘编自杨俊明《百家争鸣与古代中国人类精神的觉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儒、墨、法、道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各学派的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家争鸣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