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鲁隐公元年至九年(前722一前714年),周王三次派使臣聘问(表达遣使互通之意)鲁,而鲁 却一次也未参加天子朝聘;鲁桓公时期(前711一前694年),周王又三次聘鲁,而鲁君仍一次 也未去洛邑朝聘。这表明当时(     
A.宗法原则被抛弃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分封制土崩瓦解D.周王室权威受到挑战
2 . 商代时期,玉器不仅是权力的载体,而且也被赋予了永生功能。春秋时期,“以玉比德”的观念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风尚逐渐形成。这表明从商到春秋(       
A.传统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B.旧有政治体制逐渐崩溃
C.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D.儒家仁义思想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
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
2023-08-28更新 | 3910次组卷 | 1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四川、陕西、内蒙古、青海、宁夏专用)
4 . 据考证,曾侯乙编钟上的一句铭文为“临有江夏”,提到了“夏水”,这与《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乾溪之役(楚国内乱)众叛亲离后“王沿夏,将欲入鄢”中的“夏”一致,都是汉水别名。这表明(     
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曾国建国于春秋中晚期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曾楚两国有过正面交锋
2023-08-28更新 | 513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市广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史记·田齐世家》记载,田常弑齐简公后,“惧诸侯共诛已,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至田和时虽然齐国已事实上尽归田氏,但田和依然托魏文侯请周天子将他列为诸侯,列于周室。这表明当时(     

A.诸侯国的卿大夫并未掌握实权B.周朝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C.共主观念仍具有一定社会土壤D.新兴地主阶级致力于变法运动
6 . 历史上九鼎八簋是中央政权的象征,也就是只有天子可以拥有。而诸侯只能是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不仅出土了曾侯乙编钟,更惊现了一套完整的“九鼎八簋”。这说明(     
A.曾国综合实力强大B.曾国有称霸的野心
C.礼乐制度完全瓦解D.曾国生产力的发展
7 . 春秋战国几百年间,所谓“先秦游士无宗国”的局面形成,下表内容是史籍中明确记有出生宗国和活动国的著名人物统计情况(部分)。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人物

孙武

伍子胥

吴起

公孙(商)鞅

张仪

吕不韦

李斯

宗国

主要活动国

A.户籍制度尚未确立B.贵族政治趋向瓦解
C.诸侯国努力招揽人才D.士阶层队伍日益壮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春秋时期,诸侯国君朝觐周王的事例已不多见,中小侯国“聘问”霸君的事例却很多。例如,鲁国“聘问”晋君12次、楚君1次。公元前545年,齐、陈、蔡、燕等国国君曾共同“聘问”晋平公。由此可知(     
A.传统政治秩序渐趋瓦解B.诸侯争霸现象严重
C.宗法血缘关系受到冲击D.晋国实力最为强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晚期至东周初,是早期史学发展的重要节点,历史表述主题侧重点由天命、族群及周王朝的发展变为贵族和诸侯功业等,中下级贵族及士阶层逐渐成为历史表述的主体,开诸侯国史著述之风、私人述史之风。这反映当时(     
A.士族政治开始出现B.传统秩序受到挑战
C.宗法观念持续强化D.礼乐制度土崩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春秋时期,因贵族之间政治斗争导致的逃离本国远走异乡的“出奔”成为普遍现象。春秋前期出奔者多为王室和公室成员,基本是因为“庶孽之乱”;中期,因卿大夫间的斗争和倾轧导致的出奔骤然剧增;后期,士阶层开始出现在出奔队伍中。这表明(     
A.兼并战争日趋激烈B.等级界限日益模糊
C.社会矛盾不断激化D.权力中心逐渐下移
2023-04-30更新 | 1009次组卷 | 1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