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出现大变动和大分化,各种政治力量推出自己的思想家作为代言人;同时,七国争雄,各诸侯国招贤纳士,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人才流动的局面,促进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摘编自白毅《中国古代教育史概要》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使秦军连破魏军,威震中原;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县制,加强了国君的力量。

——摘编自何兹全《何兹全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标解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思想领域形成的局面,并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并概括秦国变法的作用。
(3)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认为君臣之间“利害有反”,必然要争权夺利,“上下一日百战”,因而君主必须对臣下用“术”来“探其怀,夺之威”。韩非主张从基层逐步提拔有实际经验而又经过考验的人,强调“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官职越大,政事治理得越好,这就是“王之道也”。韩非主张:“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还主张:“能趋力于地者富,能趋力于敌者强,强不塞(闭塞)者王。”

——摘编自杨宽《战国史》

材料二   春秋战国之际,官学垄断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聚徒讲学成为一时风尚,著名学者无不聚徒讲学,知识分子也把从师作为进入仕途的门径。各国有权势的大臣都私家养士,培植学派。齐的孟尝君田文、赵的平原君赵胜、魏的信陵君魏无忌、楚的春申君黄歇、秦的文信侯吕不韦,门下食客动辄几千人。这些食客中,有各学派的士,为主人出谋划策,奔走游说,著书立说。于是,各学派之间互相诘难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