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周武王能听到百姓们的心声,及时得到施政的反馈进行调整,采诗官起了巨大的作用。到春秋时期,采诗官采撷到的诗歌已多达三千余首,孔子整理出305篇,是为“诗三百”,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载体。由此可见,《诗经》(     
A.系孔子所作史书B.集风雅颂于一体C.见证了民本传统D.借助了仁政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诗经》中保存了相当数量的农事诗,不仅《豳风七月》等民歌包含了丰富的农事信息,而且祭祀用曲《周颂丰年》《周颂嘻嘻》等也直接反映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关注。由此可知,《诗经》(     
A.支撑了礼乐制度的实施B.开创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C.蕴含了朴素的民本思想D.印证了周王的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有学者认为:“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该学者所评论的中国古典文学成就是
A.《诗经》B.唐诗C.宋词D.元曲
2022-04-21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诗经·小雅》中的宴飨诗以君臣欢宴、亲友聚会为主要内容,多描写主人的慈惠、宴饮的礼节、酒肴的丰盛以及宾客对于主人盛情款待的感激和赞颂。这主要体现了
A.好礼从善的价值取向B.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C.宗室内部的礼乐仪式D.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诗经》“周颂”甚至包括“商颂”与“鲁颂”中的绝大多数是为了各种祭祀礼仪的需要而创作的诗歌。雅诗或是为礼乐需要而创作,或是创作之后被纳入礼乐文化系统。这表明《诗经》
A.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B.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
C.揭示了礼乐制的弊端D.渗透着贵族政治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雅颂之音。”对此记载解读正确的是
A.孔子以“仁"为标准对古诗进行了删减
B.叙述经典《五经》之一《礼记》的由来
C.所编作品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D.孔子编书主要目的是要维护普通民众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周代的采诗官每年春天深入民间征集抒写民情民愿的诗。“采诗,采取怨刺之诗也”。国家如没有重大的政德和军功事件发生,泛泛的歌功颂德作品被视为“下作”,不在征集采撷之列。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统治者高度重视民情
C.诗歌题材比较单一D.政治统治出现衰败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经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据此可知,《诗经》
A.反映了周代社会矛盾尖锐B.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
C.维持了周王朝的长治久安D.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
2020-11-25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风·硕鼠》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它描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这些诗句
①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②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现实
③句式较为灵活,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④体现了质朴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
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2020-08-20更新 | 9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