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一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
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D.是宗法制瓦解的产物
2021-02-07更新 | 383次组卷 | 48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五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思想时说:“既没有中央集权,帝王专制的大一统政治体制,也没有某种国家哲学―家独大的思想专制局面。思想与权力的分离造就了思想者,他们可以独立地思考深入的问题,从而造成了文化,思想.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多元化趋向。"该学者意在说明
A.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B.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C.百家争鸣成为社会动荡的一个缩影D.诸子学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3 . 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0-10-01更新 | 7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2017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晓天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2020-08-29更新 | 1322次组卷 | 12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归纳起来包括德行、艺、仪,即道德伦理、行为规范、知识技能、个性修为四个方面,具体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内容,称为“六艺”。由此可见,西周时期的教育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促使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
C.有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D.为统治阶层培养治国人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内涵在不断转换的重要词语。不同时期,“中国”一词的内涵也是不同的。如下表所示。

时期内涵
西周“中国”最初的意思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师之地,与“四方”对称,是一一个地理概念,伴随政治衍生。后“中国”指代古代华夏族聚居地域,主要指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
春秋战国中原周边的各个少数民族先后称霸中原,从而将“中国”的地理范围扩大。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已出现在众多史料中
“中国”范围进一步扩大,“及秦始皇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
汉唐“中国”涵盖范围在空间上又有所伸张,包括东、南到大海,西、北到达大漠的广阔领域
宋元明清两宋时期,“中国”一词更加强调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元明清则沿袭这一趋势,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在华夏大地流传开来。清代,中国的领土东到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交汇处、西达帕米尔高原、北到漠河、南至南海,辽阔的疆域由此奠定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是在清朝与西方列强建立条约关系时出现的,《南京条约》出现了“中国”与“英国”的对称,此后,清政府多以“中国”名义与外国签订条约。辛亥革命后,“中国”先后作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以正式国名被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据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一词的内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变法图强已成为历史潮流
B.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流动和转变
C.门阀士族的等级不复存在
D.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皆源于儒B.百家争鸣同大于异
C.儒家思想偏于保守D.社会时弊有待革新
9 .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据此可知,“稷下学宫”是
A.学术争鸣的重要场所B.最早出现的官办学校C.教育发展的鲜明体现D.著书立说的最佳环境
2019-11-2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春秋后期至战国之季,诸子勃兴,蔚为壮观。时代的歌手们,或“以道鸣”,或“以术鸣”,或“以辞鸣”,汇成了一曲雄壮的交响乐。这一曲交响乐中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