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于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

孟子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养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

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二者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肠《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又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阻得着我们的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摘编自骨罗奉格拉《论诸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孟子、荀子的天命观,并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普罗泰格拉关于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
2022-03-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